第B06版:律师服务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货车“另辟蹊径”当网约车载客

律师:遭遇交通事故或陷维权困境

资料图片

据 《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日前连日遭遇大雨,不少市民反映早晚高峰出行时,打出租车或网约车等待时间较长。其间有网友 “另辟蹊径”,在一款提供运送货物名为 “货拉拉”的APP上打 “货车”。

“货拉拉”载客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争议。争议焦点是用货车运营载客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及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讲述:

司机明知无货仍载客

李先生告诉记者,用 “货拉拉”打到货车是7月16日晚上8点左右,当时他通过 “货拉拉”APP在新浪总部大厦附近预约了一辆面包车, “从公司楼下到家”。李先生解释,下班时间打车的人非常多,在用 “货拉拉”之前,他尝试用网约车软件打车, “软件显示当前排位177位,等待需要两小时以上”。

“我想起来,曾用过 ‘货拉拉’软件约车搬家,当时是不用排队的。于是,我就用 ‘货拉拉’APP预约了一辆面包车,车型是九座商务车。”他回忆,下单后很快有司机接单,10分钟左右就接到了他。 “我告诉司机我没有货,司机也没说什么,载上我就走了。”

李先生表示,尽管相同距离“货拉拉”和网约车平台上的报价差不多,但 “面包车里比较破,师傅说有人用来拉鱼、鸡鸭啊,味道不好闻,坐着也不太舒适”。

探访:

司机承认曾载客

是否真如网友所说, “货拉拉”的货车也在干 “网约车”的生意?

近日,记者通过 “货拉拉”APP,预约了一辆信息显示为 “小面包车”的货车。页面内容还显示,该车载重800公斤,特殊规格一栏标注为 “全拆座”。

下单后几秒之内,有司机接单。页面上显示,司机距记者2.4公里。因为堵车,约20分钟后,司机到达。

记者告知司机没有货物,询问能否坐车去指定地点,司机答复称“没问题,到了目的地正常收费”。

7月17日,记者再次使用“货拉拉”APP预约 “小面包车”,记者再次告知对方没有货物,只想当 “网约车”用,这名司机依然表示可以接单。有多名司机称,他们确实接到过某些单,会显示 “没有货物,两个人”之类的信息,平台也会派给他们。

记者了解到,在收费上,同等距离 “货拉拉”的价格与网约车叫价差不多,但乘车环境和安全性能上有差别。

回应:

司机载客将被封号

7月16日,对有网友反映“货拉拉”被当做网约车使用一事,“货拉拉”APP发布声明称, “货拉拉”是一家同城货运平台,按照相关运输法规规定,货运和客运分开, “这就和客车不拉货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平台的车辆是不能接纳客运订单的 (在副驾驶位随货物跟车除外)。”

声明还称,货厢载人是严重违规行为,因为货厢中缺少安全措施,在车子行进中货厢内有危险,很容易发生碰撞、摔伤,所以 “货拉拉”也一直严厉禁止货厢载人、人货混装的用车方式。

7月 17日,记者致电 “货拉拉”平台客服,询问声明发布后,为何仍有司机接载客订单一事。客服人员回复,平台明确规定不允许载客,但目前平台没有自查的方式,只能通过用户在线举报和申诉, “确认载客行为后,会对涉事司机进行封号等处理。”

律师:

乘客坐“货车”有风险

记者了解到,目前 “货拉拉”平台有部分如五菱宏光七座客车、长安七座客车等车型。记者致电北京市交管局12122热线获悉,上述几种车型属于客车,不能进行货运。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 “是客车还是货车,具体以行驶证为准。如果使用客车用来拉货,会根据具体违法情况作出相应处罚。”

此外,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韩骁律师提醒,消费者使用 “货拉拉”平台上的车辆当作 “网约车”有风险,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或陷入维权困境。韩骁称,根据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消费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说明和标明正确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方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方法。

这一法律规定要求 “货拉拉”平台做到两点:一是禁止平台司机以平台名义欺骗消费者而进行载客活动;二是在平台上明确提醒广大消费者 “货拉拉”平台不允许从事载客活动。

他表示,如果消费者知悉 “货拉拉”的拉货用车性质,依旧将其当作网约车使用,且平台已尽到提醒消费者注意的义务,一旦遭遇交通事故,消费者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张雅  刘珜  张香梅  向连)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