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重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2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就烦”

80后成离婚“主力军”2年多240个家庭“离婚冷静期”后破镜重圆

心理咨询师正在给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
静安法院法官给处于离婚冷静期的当事人们进行诉讼指导 均静安法院 供图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静安区人民法院日前披露80后离婚纠纷案件审判分析报告显示,如今80后,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正在成为离婚潮的主力,且呈现出婚龄普遍较短、多数由女性起诉、性格不合成主因、隔代过度参与等特点。

实际上,80后的离婚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也并不是婚姻“易碎品”这么危言耸听。

为了防止许多年轻夫妻“一言不合就离婚”,作为全国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之一,静安法院于2016年在全市率先探索设立“离婚冷静期”制度,为化解家庭纠纷设置“缓冲带”。

记者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至2018年年底,共有240个家庭来法院时剑拔弩张,经“冷静”调解后破镜重圆。

案例

一言不合就分手装窗帘引发离婚案

因为挤牙膏方式不同而导致离婚的案例看似匪夷所思,但其实,在现实婚姻中不足为奇。

“我们统计发现,80后的离婚诉由,绝大多数并非原则性问题,56%是因为性格不合、生活琐事争吵,导致冲动型离婚。”静安区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庭长姚轶捷告诉记者,“有的真就是‘一言不合’就闹离婚。”

李俞和张力是一对80后夫妻,双方都是知识分子,自身条件都很不错,可谓门当户对。来法院诉讼离婚前,两人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一个女儿。

“这日子没法过了,我一定要离婚。”李俞态度十分坚决。“我不同意离婚。”张力则持反对意见。

当法官询问为何要离婚,才发现导火索竟然是装窗帘期间的几句争吵。

原来,事发当天,张力和李俞的新家需要安装窗帘,张力便自告奋勇“上场”。安装完毕后,张力便从窗台上下来休息了。李俞是一个比较爱干净的人,一看丈夫装完窗帘后上面还有琐碎的垃圾未清理干净,便不大开心,指责丈夫:“你看你做事情,就不能弄得干净一点?”

张力受不了李俞“碎碎念”,心里觉得委屈:我辛辛苦苦干活,你怎么还批评我?于是双方就争执了几句,谁知一旁的女儿见爸爸和妈妈争吵,便“护着”妈妈,拿东西朝爸爸张力扔过去。

被砸中的张力十分“火大”,随即扇了女儿一个耳光。这下彻底“引爆”了李俞的情绪,“你竟然为了这点小事跟我吵,还动手打女儿。你根本不爱我们,不爱这个家。”.双方情绪失控,吵得不可开交,最终闹上了法庭。

“有不少夫妻,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婚姻问题,有时就是因为几句争吵被顶在杠头上下不来。”姚轶捷说。

在法官的调解和规劝下,李俞和张力最终达成了和解,撤回了离婚诉讼。

现状

80后成离婚“主力军”多数由女性起诉

像李俞和张力这样“一言不合就离婚”的,并不是个案。

静安法院日前对80后家事婚姻案件数据统计分析发现,80后离婚案件数量快速增长,且占离婚案件总量超一半,正成为离婚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2016年6月至2018年年底,静安法院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共受理离婚案件2300余件,其中80后离婚(年龄在29-38岁之间)的案件占比超过40%。80后离婚案件受理量在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

“女性主动提起离婚诉讼占多数。”静安法院随机抽样调查分析发现,原告为女性的离婚案件占比64%;原告为男性的离婚案件占比36%。

“七年之痒”变“三年就烦”性格不合成主因

静安法院随机抽样调查发现,80后离婚案件中,3年以下婚龄占46%、3-5年占28%、5年以上占26%。婚龄普遍较短,呈低龄化趋势。

“有的甚至婚龄一年都不到,闪婚闪离。”姚轶捷告诉记者,而且,在该院受理的80后离婚案件中,无过错离婚较多,离婚诉由绝大多数为非原则性问题。其中,双方性格不合、生活琐事争吵占比最高,达到56%。父母干预/婆媳关系紧张占8%,第三者插足占8%,被告不负责任占4%,家庭暴力占4%,其他原因(如生育问题、赌博、犯罪服刑等)占20%。

从“七年之痒”到“三年就烦”,部分80后对婚姻多凭感觉,“草率结婚”,同时对爱情和婚姻又有很多浪漫美好的幻想,而一旦步入婚姻生活,面对柴米油盐等生活琐事时,极容易出现分歧和争执,同时又缺乏妥善处理这些矛盾的耐心和能力,极易导致婚姻的不稳定。

隔代介入成80后离婚“第三者”

为什么在80后普遍的低冲突婚姻中离婚案件高发且数量和比例仍在增长?

静安法院在审判中分析认为,80后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家庭责任感、婚姻观念的转变、离婚成本较低等,是80后离婚率高的背后原因。

在姚轶捷看来,80后对于父母的依赖普遍是比较强的。“80后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结婚时买房买车,婚后带小孩,几乎每件事都需要父母的帮助。”姚轶捷说。在经济与心理的双重依赖下,80后独生子女与父母间的羁绊格外紧密。于是,父母越来越多地参与到80后的婚姻中来。而父母过分干预子女的婚姻,也使得80后的婚姻变得非常脆弱,在婚姻中比较爱斤斤计较,不愿意互相让步,对于婚姻中的分歧与争吵不断增加。

“很多时候,往往当事人之间并没有实质矛盾,但是因为隔代介入,反而激增了家庭矛盾,双方父母剑拔弩张,态度强硬。”姚轶捷坦言,有的案件审理中,有的当事人双方甚至都不说话不发表意见,“父母说的比当事人还多。”此外,在抚养、探望问题上,隔代介入情感诉求强烈,也导致离婚案件调解难度加大。

举措

离婚冷静期试点2年余240个家庭重修于好

其实,80后成为离婚“主力军”只是现代婚姻家庭现状的一个缩影。这个从29岁至38岁的人群,本来就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正经历婚姻阶段的初始考验。

“对于家事案件而言,由于涉及复杂情感和社会伦理等,如按普通案件的审理方式,往往不能达到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姚轶捷介绍,尤其是离婚案件,若只是简单判决,往往会给社会矛盾、孩子成长等埋下隐患。

为了防止很多年轻夫妻“一言不合就离婚”,静安法院为化解家庭纠纷设置了“缓冲带”。

2016年6月,静安法院在全市率先探索在离婚案件审理中设立“冷静期”制度。

在离婚案件正式开庭前,法官根据案情将其区分为婚姻危机与婚姻死亡,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离婚案件进入“冷静期”,在45天内,由法官,家事调解员,心理咨询师介入进行调解。

记者了解到,静安法院通过引入家事调解员,构建多元纠纷调解机制,挽回了大量濒临破裂的家庭。

这一做法后来被最高人民法院写进了《关于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明确,在诊断婚姻状况的基础上区分婚姻危机和婚姻死亡,对出现感情危机但尚不符合离婚条件的当事人,适用离婚案件冷静期制度,冷静期最多不超过3个月。

“其实,我们理解,冷静期并不仅仅是‘修好’,也并不是每个家庭我们都劝和。对于那些无法修复感情的离婚夫妻,冷静期还能起到一个平复情绪,和平分手,好离好散的作用。”姚轶捷说。

记者从静安法院获悉,自2016年6月试点至2018年年底,240个家庭来法院时剑拔弩张,经调解后破镜重圆。

建议

完善判后回访指导制度社会共同参与

针对家事婚姻案件中的问题,静安法院分析认为,家事审判当事人普遍心理比较激动,缺乏理性。建议在家事审判领域科学运用心理干预机制,采取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整体心理疏导,缓和消除负面情绪,避免当事人后续对抚养费、探望权等频繁起诉,减少矛盾积累。同时运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家长改变认知与教育方式,最大程度减少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我们在审判中发现,不少年轻的当事人家庭角色教育欠缺,即便婚姻危机暂时性解除,后续还是存在隐患。”姚轶捷建议,长远来看,还是要弘扬中国传统家庭文化。在社会宣传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中,应当增强这方面的教育。

姚轶捷同时建议,完善判后案件回访和指导制度,让社会力量共同参与。

审慎对待婚姻父母要“放手”

从当事人角度而言,姚轶捷认为,婚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终身大事”应当被更为慎重的对待。当事人作为成年人不能过分任性,滥用自由,应当加强责任意识,不仅是为社会和谐,也是为了自身幸福做出努力。

此外,作为父母也应当意识到,成年子女应当独立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建立的新家庭的运作方式,而父母的过度干涉对于新家庭的稳定有害无益。为了子女的婚姻家庭幸福考虑,父母应当学会放手,对于成年子女在生活上给予更多自主权。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细胞,对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作用。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社会发展建设的和谐基点,无疑也是法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的初衷和方向。

(文中涉案当事人均为化名)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