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垃圾分类“撤桶”难题如何破?

志愿者上门为腿脚不便老人收垃圾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我们垃圾已经分类了,为什么还要撤桶呢?”在实施垃圾分类时,“撤桶”是许多小区遇到的一大难题,物业居委都会不同程度地遇到居民的反对声。昨天,记者跟随市人大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以及市人大代表,赴长宁区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调研。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通过党建引领,一系列刚柔并济的举措,让对撤桶投反对票的居民,转投了赞成票。

记者在长宁区新泾镇协和家园小区看到,进门口的垃圾箱房十分洁净,垃圾箱房的一侧墙上标明了垃圾箱房的开放时间。新泾镇绿八居民区的居委干部告诉记者,刚开始撤桶时也遇到居民的不理解,居民觉得投放垃圾不方便了。于是,居委干部便挨家挨户上门宣贯。“考虑到小区许多居民都是上班族,我们把上门宣传的时间定在了晚上7点到9点。”看到居委干部为了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所作出的努力,居民们也是深受感动,于是在撤桶时较为顺利。即使撤桶没有遭遇很多反对声,但还是有一些特殊居民牵动着居委干部的心。小区中有三位老人,他们腿脚不便,平时垃圾都由钟点工带走扔掉。但钟点工的上岗时间与垃圾箱房的开放时间错开了,于是老人扔垃圾变得困难。了解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后,居委特事特办,每天由志愿者定时上门收垃圾,为老人解了心病。

据了解,目前长宁正在全力创建第一批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区,全区所有739个居民小区都已启动“两定”工作,完成909座垃圾箱房标准化改造。截至昨天,698个居民小区通过“两定”验收,占居民小区总数的94.45%,6个街道实现100%覆盖。通过强化法治保障和制度建设。普法宣传上,该区实施《条例》宣传“五个一”工程。执法监督上,严格行业监督,强化“不分类、不收运”制度,规范收集运输行为,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另外,该区还鼓励社会监督,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组织社区居民、新闻媒体对物业分类驳运、环卫分类收运开展检查。

同时,加快全程分类,重点抓好分类收运这个“中转”环节,督促清运公司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相关作业,积极引入社会和市场力量,进一步增强分类收运力量,提升分类收运实效。建立健全清运评价机制,配套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切实为生活垃圾“一分到底”尽好职责、提供保障。深化两网融合,继续完善两网融合体系建设,鼓励区属再生资源企业新锦华公司参与生活垃圾源头分类,逐步实现可回收物统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

长宁区副区长陈华文也坦言,为了实现垃圾分类整区域全覆盖的目标,垃圾分类工作还有三块“硬骨头”要啃。一是无固定垃圾箱房及管道式垃圾箱房居住区,想方设法改造箱房、增加箱房;二是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及时总结沿街商铺生活垃圾分类上门收集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是“撤桶”难题,根据不同小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各方开展广泛的沟通协商,商议实现全面“撤桶”和自觉源头分类投放。

此外,上海马上将正式进入夏季,夏天季节瓜果多、台风多,另外天亮也早,居民要求及时运输垃圾。“两定”方面,“定点”没问题,“定时”可能要做相应的调整。对此,长宁区也正在研究,会尊重居民共同的意见进行调整,可能会考虑延迟到晚上九点。而目前倡导的夜间经济,将会对垃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