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权威曝光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些网贷机构无视禁令向大学生放贷

校园贷披上“马甲”又横行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早在2017年5月,原银监会等几个部门就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但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仍有不少网贷机构无视规定,披上创业贷、毕业贷、培训贷、求职贷等外衣,继续向大学生放贷。

网贷平台依然违规给大学生放贷

记者近期调查发现,为逃避监管部门查处,一些网贷平台的营销手段更为隐蔽,有的打着毕业贷、求职贷等旗号,改头换面继续向在校大学生违规放贷。

不少网贷平台通过QQ群推广业务。记者搜索发现,一些业务员在群里声称可以为在校大学生办理借款,并表示“无视负债、不看征信,不电审、不视频、不写借条,来一个下一个”。

大学生黄鹏在“先花一亿元”“分期乐”“闪银”等平台上都有借款。他告诉记者,虽然校园贷是明令禁止的,但有很多自称帮忙“清账上岸”的人在知乎、微博、微信上推广,表示可以帮忙贷款借新还旧,吸引了很多身负贷款的学生。

有的校园贷披上了“马甲”,比如回租贷、创业贷、求职贷等,花样百出。记者在贴吧上看到,一款名为“喵回租”的“ID贷”如此宣传:专业手机借贷平台,快速审核,快速到账。

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回租贷其实就是一种校园贷,又叫“ID贷”。具体操作是把手机“租赁”给贷款平台,绑定指定的苹果ID账号。平台估价3000元,扣除900元租赁费或者叫评估费后,到账2100元。实际上,手机仍由本人在使用,平台以租赁的名义变相给大学生发放高砍头息的贷款。如果没有按时还款,就通过读取手机通讯录、手机定位等功能威胁借款人。

还有的平台无视规定,不审核身份故意给大学生放贷,而且都是“砍头贷”。重庆大学生杨欣就陷入现金贷平台“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里。她在“小蚁钱包”“易周宝”“速贷钱包”“先花一亿元”等几十个平台都借了贷,最近的一次是3月初在“易周宝”上借款3000元,7天到期,实际到账只有2100元,年化贷款利率高达1564%,逾期费一天150元。记者看到,这笔3000元的借款在一个月内已经滚成7000多元。

20岁的大二学生刘星最近在“小带鱼”网贷上借了2000元,实际到账只有1600元。7天后由于无力偿还,催收公司就一直给他父母打骚扰电话。

有的平台身份审核形同虚设

多名在校大学生反映,大多数平台都标明18岁以上才能借款,但对具体身份不进行甄别,只要勾选“不是学生”的选项就可以通过审核。“虽然有的平台标明了不向学生放款,但借款的时候根本不会问你是不是学生,凭身份证就能贷款了。”杨欣说。

黄鹏告诉记者,在很多平台贷款填资料的时候随便填一个学校附近的公司,上传身份证、手机运营商认证、录个认证视频就可以借款了。

“分期乐”号称是面向年轻人的分期购物商城,其APP上醒目位置有“乐花借钱”的借款服务。申请借款需注册填写个人资料,有“已工作”“未工作”的选项,若选择“未工作”需要填写所在学校和入学时间。

大学生刘星给记者看了他在“分期乐”上的个人资料,明确填写了正在就读的学校和入学时间,但3月26日,已在多个网贷平台负债数万元的他仍顺利地从分期乐平台上成功借款。

记者以大学生的身份致电“分期乐”咨询借款,客服告知,只要年满18周岁就可以申请借款,与是不是学生无关。平台提供技术和初审服务,最终放款是合作的金融机构。

“套路贷”“校园贷”死灰复燃的主因

与过去不同,现在的大学生“更敢花”。大学生平均日常可支配金额为每月1405元,其中非必要支出达593元,主要用于个人社交娱乐、零食饮料、鞋帽服饰以及护肤彩妆等;提前消费意识强,50.7%的大学生使用过分期产品。其中大部分的学生在1000到2000元之间,有13%的学生消费超过2000元。

学生们逐渐接受并且“被培养”起超前消费的意识。分期平台就像是在大学生脑海中拉开了一道欲望的口子,为了不断地满足自己高消费的需求,开始对各式“校园贷”越来越依赖。

“跟这种分期白条的软件借钱,我没有顾虑,从一千块开始,每次生活费不够、没钱花都会分期借款,反正下个月还就是了。”在四川某大学就读的梁同学告诉记者。后来的几个月,用生活费还这个分期软件的钱比重直线上升。从第一个学期的20%到第二个学期变成60%,可透支额度也因为按时还款不断提升。于是梁同学每个月所有的生活费都用来还钱了,然后再把钱借出来吃饭。

直到大三上学期有一天手机停机,梁同学没注意到还款逾期,等再打开手机的时候却得到通知:因为逾期,额度下降。于是当月的生活费就没了。因为害怕被父母知道,梁同学找了另一个借款软件借了2000块钱吃上了饭,从此要还钱的软件又多了一个。问题就在于,拆了东墙总有补不上西墙的时候,于是只能再找更多的墙来互拆互补,慢慢的就有了八堵墙。梁同学也深陷“校园贷”中。

一定控制下的提前消费并不会带来特别糟糕的后果;一旦把控不住尺度,可借贷的额度就像人内心的欲望,不断膨胀;在无意识中超过了自己的偿还能力时,还贷压力便随之而来。

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较低,经济来源单一,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法律意识欠缺,在一定的生活压力下,就会让“校园贷”钻了空子。

把惩治校园贷规定落到实处

一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平台对违规给大学生放款心知肚明,他们就是认定大学生的父母会替孩子还款,所以哪怕学生没有收入来源也会继续做。

这位人士告诉记者,最近,相关部门对借款期限为7天或14天、收取高额砍头息和利息的“714高炮”平台查得紧了,于是很多平台改头换面变成30天、56天,或者将APP升级成分期购物商城、贷款超市等来打掩护。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应协同各监管主体和有关部门,把惩治校园贷的规定落到实处,取缔无证无牌放贷平台,尤其要打击那些有合法牌照的平台违规给大学生放贷。网贷平台也应切实负起核查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专家建议,要疏堵结合,让正规金融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正规金融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对校园贷问题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研,他从银保监会获得的反馈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有12家银行开展学生信用卡业务,共发放学生信用卡401万张,贷款余额4亿元。下一步,应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在做好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增加面向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相关链接

什么是校园贷?

校园借贷,又称校园网贷,是指一些网络贷款平台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为什么会发生不良校园贷问题?

学生自身原因,消费需求大并且缺乏对风险的判断能力。

校园借贷平台的故意诱导。这些平台故意设置低贷款门槛,如“凭学生证即可在线办理”,诱导学生过度借款。

校园贷的类型?

一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购物平台,其最大的特点在于能够分期购物。

二是网络借贷平台,其主要的功能在于助学大学生或者帮助大学生创业。

三是电商提供的信贷服务。

校园贷有哪些陷阱?

陷阱一:低息背后,实有高额服务费

有相当一部分网络借款公司,在借款到帐后,要收取“指标费用”,其实就是服务费,比如借款10000元,可能就会收取百分之十的服务费,借款人拿到的钱其实只有9000元。

还有以一周为期收取利息,你借款1000元,实际到手只有700元,少的300元说是作为首期利息现行扣除。然后,借贷—还贷—再借贷,一周滚动一次利息,若还不上,他们会给你推荐其他网贷平台的借贷,拆东墙补西墙,永远也补不上。

陷阱二:分期还的少,其实是高利贷

有一部分校园网贷的代理,在向同学介绍网贷的时候,一味强调可以分期,没什么压力。某高校学生就透露,有代理向他介绍网络借款,贷5000元,分12个月还清,每个月仅需偿还551,五百多听起来很划算,可仔细算下来,12个月的话,该学生总共需要支付6612元,折合借款年利率为26%,已经超过国家基准利率。

陷阱三:扣押“担保费”,本息还清才放款

不需要任何征信记录就可以放款,听起来借款平台有点像冤大头,可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合同上告诉学生,鉴于对对方信用记录不了解,所以,需要扣押一部分借款作为“担保费”,等还清所有本息之后,扣押的钱会一分不少返还给你。然而,一旦出现逾期,这部分钱平台就不需要再付。可将来仍需要为这部分钱支付巨额逾期利息,哪怕不逾期,平台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提高了贷款利息。

陷阱四:逾期后果很严重,容易引发“连环贷”

有个做网络借款的校园代理私下透露,其实不怕他们逾期,就怕他们不逾期,一旦逾期之后,那就是按天算利息了,利滚利,越滚越大。按照某些学生的说法,校园贷正是因为学生还款能力差,才会提高利息让他们故意还不上的,最后只能由家庭买单。  (据新华社等)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