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好发展

上海已启动相关管理办法修订研究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书面审议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关于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议案审议结果报告办理情况的报告》。王秋月等11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的议案,得到市交通委、市住建委等相关部门的研究办理。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障人士、老年群体等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王秋月等代表提出,“无障碍”早已超越残障群体的需求,而是与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因为年龄、文化、身心障碍等情况,在某个时间面临“障碍”。对“无障碍”需求较高的群体往往也是容易陷入困境和弱势的群体,比如儿童、老人、孕期妇女、残障群体等。

据统计,上海现有残疾人94万,持证残疾人51万。老年人口也在快速增长,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539.12万人,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345.78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37.6万人和26.99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量自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以来首次高于新出生人口。伴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新变化,未来,人们对于“无障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

然而目前上海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仅以盲道为例,市路政局的调研结果显示,上海的道路无障碍设施总量不缺,但对标精细化要求,仍有待改善之处,公共服务区域无障碍设施建设不够;盲道连续性较差,破损也比较严重;目前很多公共服务区域缺少无障碍设置类便民设施,特别是道路与周边公共建筑物交界处的坡道口,缺少必要的缘石坡道或者提示性盲道。盲道连续性较差,被截断是常见现象,一般会被人行道上的固定物  (如市政立杆、消防栓、亭棚设施等)所截断,亦或是临街商铺的随意堆物、非机动车的随意停放,让原本的盲道呈现出了“非连续性”。

此外,上海中心城区支小人行道普遍较窄也是盲道连续性差的原因之一。为此市人大代表建议加快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立法,强调社会公平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本市十分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在管理工作中,把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标牌管理纳入日常网格化管理范畴,对巡查中发现的设施破损等情况及时进行处理;依托“美丽街区”建设工程和“智慧城管”等指挥平台,重点开展全市道路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损坏、占用盲道等行为的发现率和处置率;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无障碍配置水平,加大无障碍公交车辆的更新改造及投放力度,适度、有序推进无障碍出租车辆更新。

在制度设计层面上,由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会同市残联等部门针对实际情况,启动了对《上海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使用管理办法》的修订研究。

据悉,本市将进一步加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认真研究代表议案中的意见建议,配合市人大方面扎实推进相关立法研究工作,推动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更好发展。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