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法治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2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聚焦安检“执行难”

——上海市轨道交通安检的困境与出路

【内容摘要】乘坐地铁是上海市民出行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但是地铁安检一直饱受诟病。地铁安检执行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上海地铁安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执行标准不明确、客流疏导不到位、正面宣传不积极等诸多方面。在不改变现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提升安检透明度、加强安检认同感以及探索一些新模式,有助于执行难的解决。

【关键词】轨道交通  安检  精细化管理

□张浩波  严之仁

上海地铁从最初到现在已历经26年,路网规模世界第一,曾创下单日运送1329万人次的峰值记录。轨道交通的“上海速度”举世瞩目。轨道交通已成为市民出行最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基于公共安全的考虑,地铁安检本无可厚非,但对地铁安检的批评之声时常见诸报端。应当如何探索构建适合上海城市特点的安检模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上海市轨道交通安检现状

(一)漏检时有发生

虽然在理论上应当实行“逢包必检”的原则,但是面对巨大的客流量,在实际操作中各个站点都有一定的变通。在采集并分析了1931人次的乘客进站安检数据后,通过计量分析,团队成员发现。携带单肩包或者手提包进站的乘客有很大概率在未接受安检的情况下进站,并且在早高峰和晚高峰期间漏检的概率较平时会显著上升。相比之下,对于双肩包的查验力度较大,基本遵从了“逢包必检”原则。数据统计显示,高峰时段的平均安检率为48.48%;非高峰时段的平均安检率为68.72%。

(二)设施及人员问题

当前各个站点的安检仪新老并存,实际使用中不作区分。老式安检仪不能自动识别危险液体,对重叠的物品有较高的误检率。乘客们对于前期刚刚投入使用的被动式太赫兹安检仪缺乏科学的认识,普遍抱有谨慎的态度。

安检人员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容易在安检环节与乘客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此外,安检人员缺乏必要的执法手段,面对突发情况往往需要依托站点民警进行处理。

(三)乘客配合安检意愿较高

受访者在对乘客配合安检的意愿程度进行打分时,平均分为4.22分(满分为5分),表明绝大多数乘客本身是愿意配合安检的,也认识到了安检对于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调研数据也反映出,安检人员工作的认真程度对乘客配合安检的意愿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二、轨道交通安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统一

全国尚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就轨道交通安检问题作出统一规定。纵观各地立法,主要有三种模式:(1)15个城市规定明确规定运营单位有权拒绝违反配合安检义务的乘客进站、乘车;(2)5个城市规定明确规定安检人员有权拒绝违反配合安检义务的乘客进站、乘车;(3)10个城市对乘客违反配合安检义务的后果未作规定。虽然在实际操作上,一旦发现乘客拒不配合安检的情况都是由安检员进行拦截、劝阻,最后依靠站点警察予以解决。但是因为制度上没有规定,即使最后得到了处理也不能做到心服口服。况且由于授权的合法性问题,如果没有法理为安检员执行安检,拒绝乘客进站撑腰,安检员自身在执行时也会战战兢兢。

(二)安检执行标准不明确

乘客对于安检的具体操作性规则并不清楚。这里面包括“小包”的标准是什么、查处违禁品后的处理方式、高峰时段的便民通行措施在非高峰时段是否适用等等细节问题。调查发现,不同站点的执行尺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标准不统一会引起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容易导致乘客对安检执行的心理预期不稳定,降低了乘客对于安检的信任程度。

(三)人流疏导不到位

在调研中发现,有的站内安检口人流分布并不均匀,存在一个安检口人满为患而另一个安检口门可罗雀的情形。以调研当天的虹桥火车站为例,南1安检口排队待检人数大致在70人左右,而南2安检口排队待检人数通常维持在10人以下,甚至会出现无人待检的空档期。在实测南侧两个进站口的进站安检用时后发现,南1进站口耗时14分10秒,而南2进站口仅需用时1分30秒,差异显著。类似的情况在2号线中山公园站也同样存在。

(四)安检工作缺少宣传

无论是安检员自身还是乘客,对安检工作的认同度均不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对安检工作的宣传不到位。最近的一起典型案例就是发生在地铁9号线肇嘉浜路站的乘客与安检员冲突事件,网上仍然可以搜索到该安检员踢飞了鞋子的视频。然而检索这起事件的后续报道,发现有关方面并没有做任何公关,即引导舆论对地铁安检的积极评价。对于该安检员的处理也只看到“已停职”,而未借此机会做一些希望乘客主动接受安检的正面宣传。

三、优化安检的对策和建议

(一)明法析理,提升安检透明度

加强法律法规的体系化构建,理顺安检人员的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尤其是公开具体的操作性规定。轨道交通安检管理部门应当在安检口显著位置,展示其安检的具体标准及整个案件的规范操作流程,便于乘客依照标准对照自身情况,明确其在整个安检过程中需要配合的具体事项,以增强互信。

(二)加强宣传,提升安检认同度

轨道交通安检管理部门需要通过各类媒体,传递安检相关常识,及时宣传近期的安检工作成果,使得广大群众能够从这些信息中认识到安检的重要性,理解并支持轨道交通部门推进安检工作。针对乘客提出的有关安检问题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且积极进行回复,特别是在新媒体领域,搭建起与乘客坦诚交流、互相理解的沟通平台。设置专人对于出现的突发舆情进行跟进调查,并作出妥善回复。

(三)改善环境,探索安检新模式

一些重点站点在高峰时段容易出现长时间排队进站的情况,有必要均衡同一站点不同安检口的安检压力,即设置更优的引流策略。另外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安检机的功能,做到效能最大化。

探索在实名制乘车的背景下,给予常驻旅客或者信用级别较高的乘客具有认证功能的通行证。符合授予标准,并持通行证进站的乘客,能够享受“免检进站”的便利待遇。这样的分流措施,有利于将有限的安检资源投入到重点风险旅客上,同时也能提高安检口的通行效率,节约日常通勤的乘客不必要的等待时间。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