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受助者向参与者转变

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 他们以另一种方式精彩生活

图①韩颖和同事在工作室讨论无障碍电影拍摄相关事宜
图②韩颖在录音棚等候为无障碍电影录音
图③静安援助律师为残疾老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
图④柯水昌教老人使用手机
图⑤徐汇区残联接待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见习记者  张叶荷

1984年成立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1987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1988年成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91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第一次制定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计划纲要……日前,《平等、参与、共享:新中国残疾人权益保障70年》白皮书发布,讲述了残疾人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1988年,全国第一个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从此,上海市的残疾人事业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目前,上海有54.9万持证残疾人,从改革开放初期,残疾人事业从主要以救济为主,围绕最低生活保障、就业等问题开展,逐步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到现在,残疾人的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记者采访了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组织联络处(维权处),讲述残疾人由被动的受助者变为积极参与的主体,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的变化。

被继母赶出门还被拿走工资卡

“律师,您看我该怎么处理这件事……”9月10日的下午2点30分,在上海市残联的接待室里,一名盲人正咨询着有关房产分配的问题,显得十分焦急。坐在他面前的,则是上海市残联老朋友——上海市震旦律师事务所郑祺律师,已担任上海市残联志愿律师长达10年之久。

在上海市残联,这样的场景,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上演。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只是上海市残联为残疾人开展法律服务的一部分,而更多的,则是通过诉讼,坚定地站在有需要的残疾人身边,为残疾人拂去笼罩在头顶的阴霾。由于幼年的一场车祸,王小兵(化名)留下了双腿残疾、行走困难的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后遗症,也使得王小兵被评定为:三级精神病人。

由于母亲很早离世,王小兵在父亲王大力(化名)的呵护下长大。然而,原本平稳的生活由于继母梁小素(化名)的到来,发生了根本变化。

王大力去世后,原本便非常讨厌王小兵的梁小素,开始明目张胆地虐待王小兵,除了拿走王小兵的工资卡、身份证等所有重要证件外,还将其送至外地打工,给人家看仓库。

“王小兵是很老实的一个人,还一直和我们说继母对自己很好。”上海市残联维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王小兵被虐待的情况直至其哥哥王虎兵(化名)回国后才被揭发。

多方打听的王虎兵最终找到了上海市残联寻求法律救助。在听了王虎兵的申诉后,上海市残联立即委派了上海市残疾人法律救护工作站的律师林子云承办该事。

林子云认为,作为王小兵的监护人,梁小素只有在生活所需开支及王小兵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应承担赔偿责任时,才可以使用王小兵的财产用于支付开支和赔偿损失。最终在市残联及林子云律师的帮助下,法院判决梁小素扣除必要生活开支,及砸坏他人机动车的赔偿等费用外,需返还王小兵6万余元。

诉求从最低生活保障向权益维护转变

每周一、周三、周五下午,上海市残联提供驻场法律咨询,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诉讼及调解等服务;在每周二的下午,则由25名律师组成的助残律师志愿服务团轮班,每周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通过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考虑到聋人朋友的需要,开通中国大陆地区首家手语视频服务……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为更好提高残疾人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让残疾人多渠道表达自己的诉求,上海市残联作了不少的努力。

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人维权的内容,是否也逐步发生着变化呢?“我们这边的法律服务一般分为法律援助和法律救助两部分,每年会收到许多和残疾人相关的案子。”上海市残联组织联络处(维权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梳理案件后可以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残疾人维权诉求的内容已渐渐从原先对最低生活保障的要求,逐渐转变为对权益维护的需求,从客观来看,残疾人对于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维权诉求较为明显。

“今天出差,在2号线上碰到了外国人轮友,同在虹口火车站下,带着他一起走无障碍通道,给出行方便竖大拇指。”这是上海锦子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柯水昌在朋友圈所发布的一条动态,也是他对上海保护残疾人出行权的一个真心“点赞”。据了解,目前上海针对残疾人需求,无障碍建设在公共交通、政府服务、旅游景区、家庭社区等各方面全面开展。当前各机场和火车站已经基本完成无障碍改造,服务设施完善。各类敬老院、康复中心、残疾人综合大楼、阳光之家以及特教学校不仅完成了无障碍改造,还使用了防滑涂料等新材料和斜向升降装置等新设施。

在政府服务方面,为了实现信息化无障碍服务,上海市政府网站目前改造完成率达到90%,同时推进残疾人证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各方面的“一证通用”。此外,上海还实施了对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和城镇一二级残疾家庭的无障碍改造。2015至2018年,累计完成农村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3913户,城镇一二级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4509户。

不只是受助者更想做一个参与者

2011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柯水昌成为了脊髓损伤患者中的一员。从恢复基本生活能力,到逐渐能够回归工作……柯水昌走得十分艰难,但也正是这些“艰难”,让他开始关注到残疾人这一群体。

在日常生活中,柯水昌发现不少残疾朋友没有工作,于是,他在论坛上联系全国各地的病友,免费为大家租房子、装修无障碍设施并开展电脑手机维修培训,帮助和他一样高位截瘫的病友自食其力;为了回报社会的关爱,柯水昌在自己公司吸收安置了3名残疾人就业;成立了锦昌助残公益组织,每到周末就去社区便民服务点、学校,免费帮市民维修电子产品;柯水昌还创办了“锦昌公益”,帮助社区老人学会使用智能设备的应用等……

在感受到社会关爱的同时,柯水昌用实际行动表示:不愿只做一个受助者,更想做一个参与者。

与柯水昌类似,2001年,因为生病,韩颖逐渐看不清事物,在2006年,她彻底堕入黑暗的世界,日常只能依靠别人的搀扶和引导才能出门。为此,韩颖很痛苦。

“2008年6月1日,这个日子我记得特别清楚,那是我获得重生的日子。”那一天,韩颖在残联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盲用电脑的操作,一台电脑,激发起了她学习的热情。于是凭着一股拼劲,韩颖拨通了一档节目的电话,讲述了自己想要参加自学考试的需求。出乎韩颖意料的是,这个电话也被相关部门听到了,在多个部门的联合推动下,2009年6月,韩颖重新走进了教室,重返校园。2009年10月,韩颖坐进了阔别八年的自学考考场,成为了上海首位走进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场的盲人考生。

2016年对于韩颖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她“投身公益、回馈社会”的心愿迈出了实现的第一步。经过一年的辛苦试运营,2016年初在上海市残联的指导支持之下,韩颖注册成立了致力于无障碍电影助残事业的公益组织“上海光影之声无障碍影视文化发展中心”。韩颖带领团队联合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为广大残障观众制作无障碍电影,为万千的视障人士带去了“观看”电影的快乐。

图①韩颖和同事在工作室讨论无障碍电影拍摄相关事宜;图②韩颖在录音棚等候为无障碍电影录音;图③静安援助律师为残疾老人提供上门法律服务;图④柯水昌教老人使用手机;图⑤徐汇区残联接待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