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青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9年第六届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开幕

高校“辩”江湖风云再起

辩论赛现场 谈乐达 摄

□见习记者  张叶荷

“辩”江湖风云再起,短短35分钟,在唇枪舌战之间,学生们的辩论水平,高下立显。近日,以“学法用法,崇德尚法”为主题的2019年第六届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在上海政法学院开幕,50支高校参赛队伍齐聚“辩”江湖,一“辩”高下。

充分的赛前准备、紧扣社会热点的赛题、选手正规的参赛着装及专业、精准的评委点评,记者发现,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已不仅仅是一场法学辩论竞赛,更是一场法学生交流切磋的盛宴。32分钟的激烈“热”拼和3分钟的评委精准“冷”评,在冷热交替之间,为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送去了一场生动的“法治课”,让现场每一位观众学会用法治的视角看待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

50支参赛队一“辩”高下

华东政法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50支参赛高校展示板一一排列,或是参赛宣言,或是参赛感悟,一走进上海政法学院的博雅馆,记者便发现,自己已踏入“辩”江湖,一场场激烈的赛事,将在此正式拉开帷幕。

10月26日上午,以“学法用法,崇德尚法”为主题,由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司法局、市法宣办、团市委、市青少年服务和权益保护办主办,上海政法学院承办的2019年第六届上海市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在上海政法学院开幕。至此,该比赛已成功举办六届,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团队和出类拔萃的辩手。

本届高校大学生法治辩论赛共有50支参赛队。据主办方介绍,与以往比赛相比,今年辩论赛的一大亮点在于辩题。此次比赛精选了社会关注度高且有辩论价值的题目,如:“微信社交朋友圈要或者不要屏蔽父母?”“网络的匿名特征有利于抑或不利于公众议题的讨论”等社会热点问题,希望通过对热点话题的辩论,增强学生剖析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法治问题,坚定学生对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信仰。

“法治辩论赛不仅是一场辩论赛,更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在开幕式上,评委代表、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晶敏认为,这样一场规模宏大的高校法治辩论赛,是一堂非常生动的法律实践的教育课。此次选取的辩题,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从法律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主办方则表示,法治辩论赛如今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法学竞赛,更是一个法学生之间交流切磋的盛宴。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背景下,主办方希望能通过此次辩论赛,培养高校学生的法治理念,展现高校学生年轻、拼搏、奋斗的风采,更好地促进法治文化进校园以及各校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大学生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32分钟的“辩”场“厮杀”

当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的规范发展主要靠伦理还是法律呢?这成为了本次辩论赛的一道试题。开幕式过后,正方同济大学便与反方上海师范大学相遇在揭幕战,就“人工智能的规范发展主要靠法律还是伦理”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你觉得人工智能的规范发展主要靠法律,那如何体现‘主要’二字呢?”温柔的语调,铿锵有力地发问,看似无害实则埋伏着不少的“坑”。上海师范大学辩手王欣雨的发问,“打”得正方同济大学辩手们一个措手不及,引得台下观众掌声迭起。见此情景,同济大学辩手则立马抛出“该如何从伦理上杜绝学生逃课、迟到”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的学生避而不答。贴近学校生活的例子,则引得台下观众哄然大笑……

据了解,辩论赛通过抽签的方式选择正方与反方。在揭幕战中,同济大学抽中的是正方,即:人工智能规范发展主要靠的是法律。他们认为,一方面法律能有效地解决已经发生的人工智能问题,通过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款和国家保证实施的强制力,减少了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法律能划定人工智能发展轨道的规范边界,通过多种措施引导和推动人工智能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实现其正面作用。

上海师范大学在此次辩论赛中抽中的是反方,即:人工智能的规范发展主要靠的是伦理。他们认为,在如今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伦理还是法律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面对当今人工智能规范发展,伦理更能够打破现有状态取得进步,而伦理的完善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法律的明确实施。

3分钟的“冷”思考

“辩论,首先要懂得辩给谁听?”“辩论也需要讲究风度”“赛前的细致准备,决定着比赛的精彩程度”……随着倒数铃声的响起,揭幕战随之结束。经过统计,最终,上海师范大学在此次辩论中获胜,最佳辩手由反方上海师范大学二辩王欣雨摘得。

台上选手唇枪舌战,台下观众兴致勃勃,历时32分钟的辩论,看似热闹,实则有着许多的门道。揭幕战现场,三位来自法律行业相关的评委,不约而同地给这场“法治课”加码——3分钟的“冷”思考,给现场辩手及观众多一个思考的角度。

“探讨人工智能,首先要了解人工智能是什么?”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曹阳认为,双方在辩论中更多地谈到一些比较宽泛性的问题,如正方说到法律的普遍性、强制性。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新兴领域,在赛前,正反双方都应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所要辩论的内容。在了解过后,正方如从算法和数据的角度入手,指出人工智能的不足,需要法律来规范,则更有说服力。

“辩论,要明白辩论是辩给谁听的?”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刘金泽表示,辩论是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让观众听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而不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尽可能多的字一股脑地抛出去。他认为,上海师范大学二辩王欣雨的成功之处便在于,观点明确,字少,让台下观众听得懂她在说什么。

“风度是一个成功的辩者不可缺少的因素。”北京(国枫)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晶敏则认为,80%甚至90%以上的精彩辩论,来源于非常细致的赛前准备。他认为,在辩论环节,好的仪表仪态必不可少,辩论中最起码的礼仪是要让对方讲完,然后再进行反驳或者设计埋坑。

激辩之后收获多多

镇定从容地提问,条理清楚地应对,上述优势,让反方上海师范大学二辩王欣雨摘得“最佳辩手”这一荣誉称号。成功的背后,她也耗费了不少的心思。赛后,王欣雨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应对此次比赛,自己已经准备了大半个月时间,查阅了不少的资料。

“对于我们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所以我和我的队友对于人工智能做了很多的学习,包括研究了人工智能白皮书,探讨了人工智能领域近期会有的突破,或者说人工智能近期的发展主要趋势是什么。”王欣雨表示,虽然从大学才开始接触辩论赛,但是自己确实感觉到辩论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非常大的。

王欣雨认为,思辨精神的培养,会促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辩论”的眼光看待事物。如自己在看到某些事物,或者说跟别人谈论起某一些事物的时候,不会用一种片面或者说是很直接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而是会用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她认为,这一点对于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以前,我认为人工智能离我们十分遥远。经过这次的观赛,我发现并不是如此,人工智能就在我们身边。”比赛结束后,上海政法学院的一名学生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在比赛时,自己的观点一直随着正反双方的辩论而不断改变。经历了这次观赛及聆听评委的点评后,我才发现思辨精神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这也告诉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多角度地看待问题,自觉培养自己的思辨精神。”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