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2020年上海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1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打造国际商事法庭、推进法律服务国际化……

港澳委员建言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夏天 季张颖

“我建议以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建设为契机,从法律服务的国际化入手,在以下方面探索推进……”“对很多外商投资者而言,是否有一个专业的国际化争议解决机制,对增强他们的投资信心至关重要……”在日前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港澳地区委员座谈会上,17名港澳委员先后围绕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人才引进及社会民生等多个方面,为上海发展建言献策。

“上海在综合营商环境,尤其是法治建设等软环境建设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马志远委员发言时表示,以金融业为例,目前涉境内、外客户等离岸金融业务的规则还没有完全建立,导致市场开展离岸金融业务时缺乏充分法律保障和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不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马志远建议,以自贸区新片区建设为契机,在上海自贸区探索推进法律服务的开放。“比如,允许外国律师事务所在自贸区设立机构,但须按1:1比例聘用中国律师。允许涉外民商事当事人在合同或纠纷解决中自主选择适用的境外法律及纠纷解决方式等。”

“上海历来都是以规范、高效的环境吸引着海内外人才和资金来投资和创业。我相信随着法治环境等软环境进一步完善,上海必定将成为全球卓越城市之一。”马志远说。

“对于很多外商投资者而言,投资信心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是否有一个他们信赖的、专业的、国际化争议解决机制。”杨大明委员说。他指出,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上海在外商投资者争议解决机制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努力。“比如,上海法院出台了一系列服务保障措施,有很大创新。我们之前呼吁的允许外资当事人使用英语参加诉讼,也得到了采纳和体现。”

杨大明进一步建议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打造国际商事法庭,同时进一步明确境外仲裁就在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开展业务、吸纳更多优秀法律人才,完善国际商事仲裁规则,保障和促进商事纠纷解决,共同为多元化解纠纷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