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法治剧焦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河无恙》:梳理中国百年防疫史

《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

主创人员:朱宏  冯迪韡  谢申照  金莹  孙敏  郝晓霞

类型: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语言:普通话

首播:2020-03-30

集数:5

单集片长:20分钟

播出平台:优酷视频、纪实人文频道

剧情简介:

由优酷和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出品的纪录片《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以下简称《山河无恙》)共分五集,每周更新一集。

《山河无恙》以甲肝、血吸虫病、鼠疫、流感、非典等重大公共卫生防疫事件入手,以历史之例,解当下之问。从“隔离”到“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从“大卫生”体系建立到疫苗的研发推广,到临时医院的建立,每一次重大疫情的应对,都是对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自省和进化,也体现了一代代防疫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

应对各种流行病,我国都曾做出过哪些努力取得过什么样的经验?纪录片《山河无恙——影响中国的疫情档案》带观众探寻我国防疫的历程。该纪录片从重大公共卫生防疫事件入手,通过权威专家解读、亲历者倾情讲述,结合国内外一手历史资料,重现重大疫情以及面临疫情时所实行的重要举措,展现公共卫生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梳理百年中国防疫史。

人类发展史就是和传染病不断斗争的历史。从百年前的烈性传染病,到今年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每一次重大疫情的应对,都是中国公共卫生系统的自省和进化。

今年新冠肺炎在全国肆虐,“隔离”“封城”成为春节期间备受关注的名词,这些手段其实在百年前就被使用。防疫中必不可少的口罩也是诞生在百年前的东北。

这次疫情在国内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得到有效的控制,也是基于在历次防疫战中积累的经验。

《山河无恙》用5集的篇幅为观众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所遭遇过的重大疫情,以及面临疫情时国家所实行的重要举措,展现公共卫生系统逐步建立、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代代防疫医务工作者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主任朱宏介绍,春节大年初三开始,主创团队就开始策划该节目。

筹备节目期间,正是全市开始居家办公的时候,给制作带来很多不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单位都给予很大的支持,协助联系专家和亲历者。

制作节目期间,正逢档案馆、图书馆闭馆,很多资料都无法查阅。上海音像资料馆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全力帮助“云搜集”资料,一批首次在国内媒体公开的珍贵资料将在节目中呈现。

“节目回顾影响中国的几次重大疫情,温故知新,在每次应对危机时,都是公共卫生系统不断的进化完善。”朱宏说。

这次疫情发生之后,纪录片中心制作了不同类型的多档节目。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主任李逸介绍,《山河无恙》是其中一环,它将目光不仅聚焦于新冠肺炎的疫情,还将视野转入更广阔的历史长河中,最远从100多年前的东北鼠疫开始,展现面对疫情时,中国人的积极应对。

《山河无恙》在为观众讲述中国抗疫故事的同时,也间接地鼓舞了当下全民战疫士气。中国在重大防疫事件上拥有足够的能力和经验,也希望将这种信心传递给全社会、全世界。

百年抗疫,回首峥嵘,不忘不畏,山河无恙。(整理自:纪实人文频道)

编导手记

《山河无恙》第一集《狙击甲肝》讲述的是1988年发生在上海的那场严重疫情,本集的导演金莹、郝晓霞分享了他们在拍摄及制作时的真实感受。

之前在厦门拍片,有人点了一盆毛蚶,那盆菜几乎没动,就是夹起来的人也边吃边说,“吃这个总有心理阴影,还是不吃了。”接下来人们就开始回忆,“之前,我一个人就能吃一大盆!那个鲜哦……”我对生猛海鲜并不感兴趣,听过也就算了,但是,当我开始参与《狙击甲肝》这个项目,这段对话却立刻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个片子里需要一位当年甲肝大暴发的亲历者。我有一个群,里面有老上海各方面的专家,无知无畏的我随手就发了一条消息,问谁有这样的经历,可以接受我的采访。过了一会就有一位胡阿姨在群里回复我的消息,她愿意接受采访。过了一会群里另外一位老师发我消息:胡阿姨能接受你的采访,是给你大面子了,上海人谁都不愿意想起那个时候的。我似懂非懂地回复:知道了。

在采访的过程中,还没说几句话,胡阿姨就红了眼睛,采访一会,胡阿姨就忍不住问,“能不能停一下?我有点激动。”

随着采访的深入、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以及现在新冠状病毒的肆虐,我开始理解摄制组老师们虽然怀念鲜美的口味,但依然能控制的住筷子;我更能理解胡阿姨泛红的眼眶,胡阿姨得知自己被感染的不可思议,担心家里人安危的恐惧,害怕传染给别人的忧心,还有送走女儿儿子,在丈夫上班后,只有一个棍子面包当午餐的孤独……而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一个多月。现在我也是小孩的妈妈,设身处地地想,这么长时间,我不知道我会怎么样。

胡阿姨讲到最后说:“我非常自豪地讲,我虽然得病了,但我非常自律,没有把病传染给身边的其他人。现在的疫情下,我们带口罩都是非常自觉的,不是我们怕死,这是自律。”

做完这集片子,面对肆虐的新冠病毒,我突然心里很轻松。有对病毒的科学认识,有自律的生活习惯,还有政府的强大支撑,又有什么坎是我们过不去的呢?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在特殊时期还积极配合我们纪录片的拍摄,前来参与录制拍摄的各类亲历者、学者和相关工作人员;感谢上海音像资料馆提供了最新研究发现的珍贵疫情影像资料;感谢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导演:郝晓霞)

当告诉周围的朋友我要做一集关于1988年甲肝的纪录片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你是上海人,这件事你应该也是当时的亲历者吧。

但说实话,那时的我年纪太小,对于这场疫情唯一的记忆竟然是那年1月份有次在亲戚家吃饭,一大桌子人围着一个圆台面热闹吃饭的景象,众多菜肴中似乎确实有一盆毛蚶,后来听说有几位亲戚确实得了甲肝,但具体看病的情况就完全不清楚了。

当我为了制作节目再次查找资料时,才发现我记忆中的两三名得病的亲戚,其实是全上海30多万患病病人中的一员。

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上海,在当时的医疗条件、居住条件之下,一场在超大城市中爆发的疫情的患病人数居然会达到30多万这个数字,我实在难以想象当时的上海究竟是怎样一步步解决随之而来的一连串问题,并且最后顺利解决、防控住疫情的。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开始寻找各种线索和采访嘉宾。

在开始准备这部名为《山河无恙——中国疫情档案》的系列纪录片时,总导演朱宏老师就反复强调,我们除了要讲好每集的故事,还要紧扣“中国在面临重大疫情时采取的防治举措,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建立的过程,应对机制不断改革完善的过程”。

其实每一次疫情也是一次次的经验积累,尤其当我们开始策划这部纪录片时,正是新冠肺炎在武汉肆虐、刚启动封城之时,我们也希望可以通过回顾历次发生的疫情,给观众梳理出一个更大更完整的版图,了解这几次疫情对于国家整个卫生体系的建立分别积累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查找资料时,我首先找到了一篇由《解放日报》记者沈轶伦老师撰写的文章《1250万人口,30万人感染,32年前上海这样战胜“疫情”》,其中有大量详实的数据和故事回顾了这场甲肝风波。我在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沈老师,本想通过她找到当年参与报道过第一则甲肝爆发新闻的相关《解放日报》记者,但被告知当事人早已去世。沈老师又向我推荐了另一位新闻界的前辈,那就是时任《文汇报》记者、现在已经80多岁高龄的郑重老师。

在参与了许多1988年甲肝的一手新闻报道之后,他还在之后撰写了报告文学《黄色龙卷风——上海甲肝大流行采访纪实》。在得到这个重要情报之后,我从网上下载到了这篇报告文学,阅读完之后深深感觉,这篇文章真的是记录当年疫情的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其跌宕起伏的过程不亚于一集电视剧,甚至一部电影。

当天电话联系了郑重老师,他就爽快地答应了采访要求。与此同时,在《黄色龙卷风》中我发现了一名当时关键的医护专家,那就是时任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的院长巫善明。

而上海市传染病医院,正是这次新冠肺炎中,上海收治确诊病例的定点医院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前身。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当我在搜索引擎中寻找关于巫善明老师的名字时,意外发现年过八旬的他至今仍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一线工作,负责各类疑难、重症肝炎的诊治工作。最终,通过上海卫健委的牵线,我们联系到了当年的“巫院长”。虽然上海的甲肝风波过去已经超过30年,但他仍然对很多当时的细节记忆犹新,也为我们披露了许多第一手的细节,还提供了许多当年的照片资料,让我们大为感动。

之后,本集的另一位导演郝晓霞找到了一位当年身患甲肝疾病的病人胡芷苓阿姨。凑齐了病人、记者和医护专家之后,我们还在片库中找到了2013年我们频道的口述历史栏目《往事》录制的一期当时的副市长谢丽娟回忆讲述甲肝大流行的珍贵资料。

另外,在集团下属的上海音像资料馆的支持下,我们还找到一大批当年的新闻和历史资料,极大程度地还原了疫情从开始到爆发到解决的完整过程。

回到做片子最初的疑问,当年的上海总人口只有1250万,究竟是如何控制住这场患病人数超过30万的疫情的?

在梳理历史、采访当事人时,我们意外发现,虽然当时全上海的病床位数只有5.5万,但上海市政府在患病人数突增时,启用了许多工厂礼堂、会议室、招待所、文化馆和已经放假空置的学校来安置病患。而这些举措不正是如今“方舱医院”的雏形?

最终,正是在市政府的积极应对措施下、在各类医护人员的奋力救治下,以及全上海人民做好个人卫生工作、防止口粪传播的积极配合下,这场本来被某些专家预言将会在夏天卷土重来的“黄色龙卷风”最终被扑灭在春天,并且再也没有大范围地袭击过上海。  (导演:金莹)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