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法治文萃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1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心!你的孩子或许正给骗子送钱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3月7日,张玲(化名)带着她10岁的儿子到深圳罗湖区东湖派出所报案,称其儿子用手机玩游戏被人骗了4000元。

“我用手机玩游戏时,系统自动匹配了游戏队友,其中一名队友称自己是游戏主播,让我加他为QQ好友。”张女士儿子说,通过QQ交流,这名队友说抽100名学生赠送游戏皮肤,同时承诺活动期间只要转账1000元就会返还3000元。然而,当转了4000元后,张女士儿子就被对方拉黑了。

停课不停学,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学校用网课直播给学生授课,孩子们“名正言顺”地与手机增加了接触。记者了解到,近期,全国各地发生了不少不法分子利用QQ、微信等途径,把网课平台当成实施新型诈骗的“舞台”,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实施刷单、返利等诈骗的案件。警方表示,对此类诈骗,事后打击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加强事前宣传防范,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将诈骗消灭在萌芽状态。

上网课中“刷单”被骗19万元

2月25日,广东惠州市惠阳区14岁的橙橙(化名)在家使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的过程中,突然收到一个名为“某网红生日福利群”的QQ群消息。打开QQ群信息,橙橙看到对方称“某网红过生日,现有福利发给大家!一个小金额大回报的赚钱机会,私聊我扫码简单操作即可,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他让我用爸妈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刷单,不但可以马上拿回本金,还可以获得佣金。”  橙橙马上添加了对方为好友,并按照对方的要求操作,果真收到了本金和佣金。

“继续刷单,佣金更高,刷完一次性付钱给你。”橙橙尝到甜头后,更加信任对方,继续刷单转账。然而,之后对方以二维码异常、审核需要费用、虚拟订单等托辞,多次要求橙橙重新扫描新的二维码转账,导致橙橙累计被骗19万元。

和橙橙类似,11岁的学生小君()在上完网课后,没有将手机及时还给父母。她在QQ上推荐的列表里,发现有一名网友的动态写着“平台签约传媒公司赞助,有返利活动”。于是,小君主动加对方的QQ为好友,对方称“只要点击链接与某平台签约,就有传媒公司赞助,得到返利。”小君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结果被骗走3万余元。

记者从惠阳区检察院了解到,近期该区连续发生多起针对居家上网课的中小学生实施的网络诈骗案,致使学生家长损失27万余元。目前,该区检察院已经提前介入这些案件,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并向区教育局发出检察建议。

“不法分子在实施‘刷单、返利诈骗’时,通常是按照骗取信任、设置诱饵、实施诈骗三个步骤操作。”检察机关工作人员通过上述案件发现,诈骗分子首先通过快速返还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赢得孩子信任,然后诱骗孩子连续、多次完成刷单任务才能一次性返还佣金和本金。待完成任务后,他们就以系统故障、转账延迟、账户冻结等理由,以激活账户为幌子,继续诱导孩子向诈骗账户汇入钱款,在款项到账后,将孩子拉黑,完成诈骗行为。

六年级学生一周内打赏主播12万元

孩子借上网课名义玩手机,竟然给主播偷偷打赏了12万元?

2月26日,家住深圳宝安区的梁女士报案称,其丈夫名下的银行卡余额突然少了10多万元,却查询不到扣款记录,也没有收到银行消费的短信通知。

接到报案后,深圳民警侦查发现,梁女士的儿子今年12岁,读小学六年级,受疫情影响,每天在家拿着手机上网课。趁父母睡觉的时候,梁女士儿子偷拿他爸爸的手机给自己的游戏账号和直播普通账号充值,并清除所有转账记录,然后不停地给平台里的游戏主播刷礼物。

梁女士询问才得知,一周内儿子在某网络平台给游戏主播打赏了大约12万元。“孩子在游戏中被诱导后就拼命充值,拼命送礼物。一个晚上两个小时不到,他竟然充值了7万多元,然后不停地给游戏主播刷礼物,仅仅1598元的礼物就交易了71笔。”梁女士拿着丈夫手机,打开银行APP查询银行卡账单时才发现儿子的这一举动。

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以后,梁女士已放下手头的工作,专心收集证据,和平台沟通处理此事。据了解,目前平台已给梁女士退款。

“通常,在网络直播中,主播比如唱歌主播、游戏主播等会在直播平台跟观众互动,许多未成年人会跟风刷礼物,更有虚荣心强者为了撑面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深圳警方介绍,近期此类骗局瞄准未成年人,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在疫情期间需使用手机上网课,因此很容易给骗子下手的机会;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缺乏一定的防范意识,易轻信他人言语,从而被步步诱导落入圈套。

骗局从“自动匹配”的好友开始

其实利用学生涉世未深,容易亲信他人的网络骗局早已有之。前不久,杭州余杭区人民法院就判决了一起诈骗案,案犯是两名00后的小伙子,他们专门在网上行骗,案中有四个女学生受骗,都是在去年暑假前后电子产品用得多时着了道。

承办此案的检察官说,这个案子对现阶段在家上网课的孩子特别有警示意义。

2019年8月暑假,富阳16岁女高中生晓雯(化名)手机用得多,有一次看手机自动给她匹配了一个好友,她就加了对方微信。

聊了几句后,对方就给她发来了一张图片。图片内容为:工作室新开“福利来袭,转账100—300元两倍返现,转账400—700元三倍返现,转账800—1200元四倍返现,转账1300—1600元五倍返现,转账1700—2200元六倍返现。”

晓雯一开始没理睬,对方又发来了一张别人成功返现的截图。晓雯信了。

“我想参加800元的返现活动。”晓雯和对方说,晓雯原本的想法是800元四倍返现。

对方发来支付宝收款码,晓雯支付800元。

没想到,对方说:“告诉你一个好消息,2000元的活动也有名额了,你要不再转1200元吧,可以参加6倍返现。”晓雯又向对方转账了1200元。然后对方又说要500元的手续费,晓雯也按照对方的要求转账了。

转账完了后,对方就让她加一个财务的QQ,称财务会帮她办理返现。

第二天,晓雯加了所谓的财务QQ后,本来要办理返现的。没想到“财务”又说,昨天只有6000元的返现活动,而她只参加了2000元,要办理返现的话,必须要交齐6000元才能返现。

“我没有那么多钱,之前的钱都是我爸妈给我的零花钱。”“那你通过支付宝借呗去借吧,反正钱很快就能还给你的。”“我再转给你4000元,你就能把6000元还给我吗?”晓雯很怕之前的钱拿不回来被父母知道,情急之下,她相信了“财务”的话,又通过支付宝给“财务”转了4000元。

收钱后,“财务”把晓雯拉黑。晓雯通过支付宝举报,并报警。

2019年9月初,余杭女孩小雨(化名)因为同样的骗局被骗4000元。

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后,于去年10月23日在温州永嘉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和陈某。两个都是00后,初中文化,没固定工作。

据张某和陈某交代,两人通过各种社交软件以交友为名引诱多名女学生添加自己的微信号,以参加充值返利活动为由,从晓雯、小雨等四名被害人处骗得26000余元。案发后,张某、陈某的家人代为偿还了4名被害人被骗的钱财。

近日,由余杭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陈某诈骗一案,经余杭区法院公开审理,陈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一万五千元。

注意培养孩子网络风险意识

“近期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诈骗警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不法分子趁着学生上网课设计多种诈骗圈套,利用学生防范意识弱实施诈骗。事后打击当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宣传防范,将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网警大队民警何佩珠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在梳理分析近一阶段接报网络诈骗警情的基础上,深圳公安局罗湖分局网警大队联合公共关系室,依托腾讯云课堂,推出了学生网络安全防范直播课,向中小学生宣传网络安全防范知识。

3月20日,以罗湖区莲南小学为首个试点,警校连线网络直播课正式上线。何佩珠作为授课老师在办公室开播,莲南小学2000多名学生和家长在家中收看。此次授课直播重点围绕今年2月份以来,在深圳市小学生中频发的网络游戏充值诈骗、红包返利诈骗、打赏主播陷阱等诈骗手段展开。

45分钟的课堂上,“兼职老师”何佩珠结合典型案例,让学生明白天上如果掉“馅饼”,脚下往往有陷阱;通过网上实操,让学生学会一旦遭遇网络诈骗,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才能尽量挽回损失;通过“越自律,越自由”的体验性强化练习,让学生加强时间管理,提高自制能力。

为避免孩子落入网络诈骗陷阱,家长们要随时关注孩子上网的情况,做好自身手机支付的安全措施,不轻易将手机支付密码、银行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尤其是不能让未成年人有独立大额转账的能力,可以在孩子使用的账户中打开“安全守护”“延时支付”等功能。同时,要与孩子多互动交流,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不能让孩子沉迷手游、网络直播等虚拟世界。此外,还要培养孩子的网络风险意识,在网上交友要慎重,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来源:工人日报、钱江晚报)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