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0年06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疫情防控绝非权宜之计

毋庸置疑,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了决战性成果,趋势向好,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课,社会生活呈现正常化;同样毋庸置疑,病毒远未根除殆尽,疫苗尚未研制成功,疫情的反弹还是存在着极大的可能性。连日来,一些地区出现的本土确诊病例便是例证,令人堪忧。

这场疫情全球蔓延,尤其是一些欧美国家病毒肆虐,灾难深重。有专家分析,欧美第二波疫情在即,因此,在我国防控趋稳的态势下,我们采取了“外防输入”的严厉措施,也日见成效。眼下的严峻形势是,除了仍有输入性确诊病例外,一些地区竟然出现了本土确诊病例。这一状况充分说明:一、病毒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旦气候成熟便“死灰复燃”;二、病毒有潜伏期,表象的远遁并非是“绝迹”,一旦时机到来便无情暴发。

既然如此,防控疫情就不是一个权宜之计,只施策于一时一事一地,而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科学防治,而且它不止是政府部门要重视,要常备不懈,市民也得配合,亟需长期的合力抗击和预防,来不得丝毫松懈和半点麻痹,更不能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完胜意识。

反观现实,人们不难发现,疫情防控随着趋稳而有所轻忽。不是吗?戴口罩的行人越来越少,上了地铁、公交车后摘下口罩的人越来越多;酒家推行公筷公勺、分食制并不普及;吃生冷食物的危害性并没有形成市民共识;一些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限量开放也没有成为硬性制度规定;社交距离仅仅停留在口头提倡和书面宣传;等等。举一例:我家附近有一舞厅,自响应机制降级后开放,白天基本上是退休者集聚,人头簇拥,门窗封闭,也不可能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如此这般,真的是或有隐患!

疫情没有异常,没有反弹,只能说明昨天和今天的防控成效,倘要取得永久性成效,唯有常态化严防严控,摒弃“权宜之计”的短视行为。  沈栖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