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红色基因

□王  洪

从一大会址纪念馆直播带货,到四大纪念馆推出盲盒潮品,从网上城市文化讲解到数字体验党课,上海的红色文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文化企业、科技企业。希望呵护这类“自下而上”的红色文创热情。

上海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今年上海“两会”,许多代表委员建议,上海拥有一大批具有顶级IP价值的红色文化资源,建议研究红色IP的评估、授权、确权和运营等的规范与管理,为红色文创提供一站式服务。

多项针对青少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青少年的自我感、表达欲极强,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但“权威感”降到历史最低点——对传统、陈旧的方式接纳度低。而目前申城红色文化场馆的宣传展示手段跟不上要求,微信公众号多是简介和预约功能,数字内容转换率低,红色文化、红色故事的数字场景应用率低,开发手段单一,在青少年活跃的短视频、“B站”平台注册的不多,相关新兴文化产品匮乏。都是亟待破解的事情。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是城市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们书写的历史。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总书记的讲话,充分诠释红色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传承光荣与梦想,把上海的红色文化诠释的更加全面、具体和生动,当下依然需要不断创新方式和形式,通过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样式,让更多的人们,接受教育和熏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充分润泽上海红色文化的营养和雨露,让充满活力的红色文化形式,辐射更多人群,提供“十四五”建设发展强大精神动力。

传播上海的红色文化,应大力探索利用“互联网+红色资源”道路,抢占青少年关注的新兴平台,摒弃“说教”的方式,从故事和人物入手、从青少年心理入手,将内容形象化、趣味化,尝试打破“次元”壁,发挥沪上众多代表性红色文化场馆资源优势,开发各种适应年轻人的娱乐方式,让青少年“参与”其中去感悟学习,讲好其中的历史人物故事,用艺术方式和现代传播,让年轻人感到生动有趣。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