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与世界平视

□齐世明

前几天,女儿带来了两位跟她学语言的外国留学生来家里做客。沈阳师大国际金融专业本科生、来自赞比亚的康斯特同学和国际教育学院汉语言专业埃及留学生胡夏,谈起来华一年余的感受都“啧啧”赞叹,胡夏舞着手势说“外卖、快递都很快,网购太方便了,尤其是高铁,太棒了!”喜爱中国古代文学的康斯特还提出建议:“那个支付宝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嘛……”我和女儿笑了,支付宝还属于“很年轻”嘛,怎么“申遗”了?

如此赞誉,让人不能不欣然而跃跃然。此际,笔者的耳畔又倏地掠过一段网帖:我太爱2021了,因为21这个数字真的很神奇,健康两个字21划,幸福21划,爱情21划,富贵21划,勤奋21划,龙的传人四个字也是21划,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2021年是最幸运的一年。中国“风景这边独好”!

想到这里,笔者的“大脑天空”立即飘过两个字:视角。是的,非但人与人,便是国与国之间,都有一个“怎么看”的问题。中国怎么看世界?中国人以什么样的视角看世人?正视还是斜视?仰视还是俯视?这取决于彼此的站位、方位和定位,也取决于彼此的状态、姿态和心态。

不必忆旧,不必说那些“曾经”了。3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一席话,既让人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更让人跃上层楼:“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

平视世界,是一种角度和态度,更是一种力量和底气。确实,一个人低惯了头,长此以往,没有错也会油然觉得自己有错。那种自卑的姿态,似乎永远在领悟被批评的必要,永远在研究别人似乎留下的脚印……

一个人总是采取仰望的姿势,目光便不断去追逐新的高度,不会注意脚下丰厚的黑土地了,结果呢,要跌跤的……

是故,你不必因为祖奶奶“三寸金莲”百年而自惭,也不要因为“西点军校学雷锋”系“愚人节消息”而自讽,更不可学习西方先进,就筷子易为刀叉而自轻……

同理,也不要因美国名家奥戴德·申卡尔放言“21世纪是中国世纪”便自高,更不可被西方大报忽悠“五年后中国将成世界第一,引领世界”便自傲,也不必因凡来宾皆盛赞,华夏经济创连年高速度增长“奇迹”,此次新冠肆虐又显奇迹便自狂……

纠其实,论“时令”,欧美都有风雪夜,非洲亦有月圆时;说“人性”,各国都有“黛玉、宝钗”,也都有“薛蟠、焦大”……我们断不可凡“洋”即标尺,不要动辄美国如何如何,不以“太空中可以看见万里长城”的传闻便欢欣雀跃,亦不以披萨大卖便将天南地北的馅饼店皆“易帜”……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语),俯仰之间显自尊。我们应取的态度就是充满自信地挺立在自己的土地上,对外不卑不亢,令己庄敬日强(语出《礼记·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即以庄严持重的态度,谋求日渐笃实,自立自强。坚持平视世界,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国民应有的自尊,也是一个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奋然前行的民族应有的自信!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