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声音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8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沪出台《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规范非机动车停放 关注残疾人出行需求

□记者  翟梦丽

本报讯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和合规的电助力自行车,实际生活中慢行空间容易被侵占或破坏:非机动车停车难,轨交换乘难,立交、地道出入口、桥下空间和畸形交叉口过街不便……记者昨日从市道路运输管理局获悉,  《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  (下称《导则》)已经出台。  《导则》作为规范标准的补充提升,注重场景化应用,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上海新一轮发展热土的五个新城,以及实际运行中发现的主要问题等提出实质性指引。

《导则》对慢行空间保障和设施保护提出诸多措施,如:市政道路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宽度统筹考虑,保障有效通行宽度;公路城镇段结合需求及断面宽度适时增设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优化道路全断面,统筹规划人行道设施带,协调道路停车空间;建筑退界空间内的停车和进出设置专门的进出口坡道,不占用人行道空间或打断人行道的连续性等。

针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慢行系统,《导则》从提升轨道站点的慢行网络密度,轨道站点出入口合理布局地面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打造“微枢纽”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跟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效率,解决部分群众乘坐、换乘轨道交通绕行问题。

对立交、地道出入口、桥下空间和畸形交叉口等群众反映过街不便的点位,以及人行过街设施间距太大、绕行过远的问题,  《导则》提出要重视人非出行流线的组织,缩小过街设施与周边重要公共设施出入口的间距,提高人非过街便捷性。人行过街横道遵循行人过街的最短路线布置,当斜向人行过街需求较大时,可设置斜穿交叉口的人行过街横道。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停放问题,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本次《导则》对非机动车停放,要求提前合理规划设计轨道交通站点等重点区域的非机动车停车配建,规范非机动车停放,挖掘停放潜能,适应外卖业态发展,并与风貌环境相互协调。

市道运局扩展研究“全年龄层”的慢行友好特性,在《导则》中设置专篇指引慢行系统“人性化”设计,重点包括方便轮椅、婴儿车的公交站台无障碍设计、交叉口或地块出入口的平坡或缓坡设计、二次过街安全岛设置等,关注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群体及一般人群的出行需求,打造“全龄友好、充满活力、品质宜人”的慢行空间。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