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法治庭审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父母争残障儿监护权 为钱还是为爱?

法院“暖心”判决让双方都看到生活希望

□记者  翟梦丽

“法官,谢谢你们的判决,虽然我没有争取到孩子监护权,但还是感谢你们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电话那头的姜女士激动地感谢法官。而案件另一位当事人张先生,也通过电话向法官表示了谢意:“你们在判决书里充分肯定了我过去20年的付出,也帮我解决了困扰我2年的烦心事,这份判决温暖了我们一家人的心。”到底是怎样的一份“暖心”判决,让双方都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一个“紧急求助”电话

一个月前,法官李江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的电话。“法官,我前妻把我儿子藏起来快2年了,他从小就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我多方求助无门,请帮帮我吧。”一大早接到当事人这样的电话,李江瞬间紧张了起来。

张先生和姜女士是小张的父母,夫妻俩在小张4岁时便离了婚,小张自出生就是智力残疾,跟随张先生共同生活直至18周岁。

张先生向法官表示,这十余年时间,姜女士来看望儿子小张的次数屈指可数,一直都是自己和小张的爷爷奶奶抚养小张长大。大概2年前小张成年了,姜女士突然出现要求接走小张住一段时间,张先生觉得儿子和母亲亲近一下也好,就答应了前妻的请求。谁知,张先生屡次要求姜女士送儿子回家,姜女士均以各种理由推脱。

张先生觉得,一定是姜女士看上了儿子的“经济利益”,想要争夺儿子的监护权,从而拿到儿子作为残疾人的各项政府补贴。

张先生多方求助,但因为姜女士确实是孩子的母亲,和儿子共同生活期间也没有虐待儿子的行为,并且其中涉及到智力残疾成年人监护权的法律问题,张先生最终决定采纳各方建议,向法院起诉要求确定自己为儿子小张的监护人。

一场“敞开心扉”的庭审

案情较为特殊,法官随后拨通了姜女士的电话。姜女士表示,自己也有一肚子的话要和法官倾诉。

法庭上姜女士的阐述同样令人感慨。原来,姜女士在和张先生离婚后,又经历了一段婚姻,但婚姻过程也不太顺利并最终离婚,自己的经济状况也不太好,经济条件、时间精力等方面限制了自己经常去看望小张的可能。离婚后,自己痛定思痛,觉得自身作为母亲对小张亏欠较多,决定用余生来弥补儿子。

此外,姜女士对张先生教育小张的方式也有诸多意见。她表示,张先生将小张送往辅读学校就学,毕业后,小张基本就常年待在家中和爷爷奶奶生活,各项生活技能非常欠缺。此外,张先生离婚后同样再婚,并和现任妻子生育一子,工作日也不和小张一起居住,只有周末才会看望小张。

姜女士向法官表示,自己和小张共同居住2年时间,不厌其烦地教导小张各项生活技能,教会小张使用手机的基本功能,背出了母亲的手机号码,教导其独立去公共场所,独立乘坐公共交通,目前小张智力水平明显进步,已经达到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水平。

张先生听罢姜女士的陈述,也意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儿子的教育和照顾确实存在不周之处。不过,他认为自己再婚并不影响对小张的照顾,现任妻子和儿子都非常愿意照顾小张,自己在平时生活中一直教育小儿子,一定要好好照顾小张这个大哥,兄弟俩的感情一直挺不错。

法官在仔细聆听了双方的陈述后,对张先生和姜女士对小张的爱和付出均予以了充分的肯定。

本案有别于一般的申请确定监护人案件,双方并非出于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对自身监护责任的推脱,而是父母双方均出于对儿子满满的爱意,希望能够担当起监护人的职责。

法官经过充分考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小张自理能力较差,不宜单独留在家中,若由姜女士一人照顾小张,难免遇到需单独外出事宜,而张先生家庭成员较多,有小张的爷爷奶奶、父亲、继母、弟弟等陪伴,日常方便照顾小张,并且小张和爷爷奶奶也有较深的感情。此外,张先生的经济收入也较姜女士更为稳定。

最终,张先生和姜女士协商一致,商定由张先生担任小张的监护人。张先生当场表示,今后姜女士也可以随时来探望小张。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