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法治重点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新增“12件事”全部上线运行 一次办!

居住证办理“一件事”已办超8.77万次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市民足不出户,即可线上办理居住证;企业无需多部门跑腿,即可线上征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获悉,2021年,上海“一网通办”  “高效办成一件事”居住证办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校车使用许可等12件事项已全部上线运行,成效显著。

下一步,本市还将优化完善今年新上线“12件事”的运营管理,并继续查漏补缺,推动“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12件高频热点事项全部上线运行

“高效办成一件事”是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一项制度性安排。通过推进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为企业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集成服务。

2020年,上海推出小孩出生、医疗付费、企业职工退休等“15件事”,办件量迄今近200万件,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相关改革经验被国务院转发推广。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政府获悉,今年年初部署的12件高频热点改革事项,目前已全部上线运行。

这“12件事”包括:市级支持资金申请、公共信用信息修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居住证办理、企业招用员工(稳就业)、社会救助、校车使用许可、职业健康、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船舶开航、企业高频证照变更联办。

居住证办理“一件事”已办超8.77万次

在位于万航渡路上的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一台白色的“居住证自助一体机”十分显眼。拍照、居住证登记、居住证申请、制证、签注等业务,在这台机器上都可以自助式办理,十分便捷。

据工作人员介绍,以往,居民要办理居住证,从制证到领证的过程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居民在“居住证自助一体机”上办理,从制证到领证,只需3分钟就能拿到居住证。

在今年的“12件事”中,居住证办理是市民关注度非常高的“一件事”。

此前,由于居住证办理涉及多个事项,链条冗长、入口分散,群众开具证明难,一直存在市民用户办理体验不好的问题。

上海市公安局人口办市民处副处长马腾介绍,针对上述情况,市公安局通过“一件事”整合,统一居住证相关事项线上入口。今年9月27日,已正式推出“居住证办理一件事”便民措施,市民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要求,办理居住证相关事项可以“一次办、零跑动”。通过试行亲属关系证明“承诺制”,大幅减少群众跑动。

同时,市公安局在梳理原有居住证办理流程基础上,以居民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全面优化网上业务办理界面与数据接口,先后完成40余个系统数据接口联调测试,实现了部门间信息的互联共享。依托“一网通办”统一照片库、电子证照库实现数据共享复用,主动推送“办证提醒”“签注提醒”等智能服务。

“自8月9日上线试运行以来,截至目前,居民群众通过‘居住证办理一件事’模块办理居住证相关事项已经超过8.77万次,平均用时仅数分钟,有效避免居民来回奔波。”马腾介绍。

据悉,市公安局将继续优化完善操作界面和流程,持续回应市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陆续推出“长三角区域首次申领居民身份证跨省通办”等便民利民新举措。

办事环节、时间等四大“减法”

市政管线接入涉及企业和群众的用水、用电、用气,关系民生,影响营商环境。

日前,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一次提交4个挖掘道路施工项目,通过一网通办“一件事”,仅3个工作日就全部成功完成办理。

这得益于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的系统重构审批流程,对规划资源、交通、公安三个部门的事项实施并联审批、全程网办,大幅减材料、压时间。

“我们通过‘四减’优化提升服务效率。”市交通委法规处处长蒋婵告诉记者,挖掘道路施工涉及三个部门和市区两级,“一件事”以并联审批将原来的4个环节减少为1个环节,减幅75%,大幅提升申请人办事体验度。同时,还推动许可关键信息与设施安全、交通安全、文明施工、管线外损及跟测等监管、执法部门实时共享,强化共管共治。

相关申请材料也由最多30份精简至最少8份,最大减幅73%;时间上,由原来串联的21个工作日减少为最多7个工作日,减幅67%,大幅节省申请人的时间成本。

“一般项目挖掘道路施工‘一件事’于今年9月26日上线以来,截至11月22日,共申请办理57件。”蒋婵介绍道。

记者了解到,“12件事”改革从“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跑动”入手,突出整体再造,强化系统重构,最大限度简化优化业务流程。

如:公共信用信息修复“一件事”在“一网通办”随申办和电脑端同步上线,实现了修复申请从线下到线上、从网上到掌上的转变。自3月1日上线以来,全市平均办理时间为4天,最快可以在1个小时内办结,远远低于10个工作日的办理期限要求。

校车使用许可“一件事”依托“一网通办”平台构建跨部门联审系统,改线下串联审为线上并联批,申请材料“一次提交、多部门共享复用”,申请校车使用许可的跑动次数从原来的10次以上减少到最多2次(含线下验车),办理周期从20个工作日减少到10个工作日。

数据跑路“绿皮车”变身“和谐号”

少跑一次,甚至“零跑动”的背后,离不开政府部门之间的高效对接以及全链条数据赋能的支撑。

残疾人保障金征缴“一件事”归集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7个委办局共3.45亿条残疾人相关数据,实现1.5万跨地区残疾人就业信息跨地域互信互认,精准集成残疾职工人数审核、残保金申报缴纳和超比例奖励等事项的线上办理功能,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办事体验。

“‘一件事’上线后,就像‘绿皮车’升级到了‘和谐号’。”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陈栋渊对残疾人保障金征缴“一件事”深有感触。陈栋渊介绍,过去企业经办人员申报残疾人保障金因情况各异、材料繁多办事效率低下。“一件事”上线后,用人单位登录“一网通办”,就能在线办理残疾人就业情况申报、残保金申报缴费、超比例奖励申请等事项。全程网办、无人工干预、大幅精简办事材料,还为无需申报残疾职工人数的单位提供了缴费直达快速通道,全面提升了单位办事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通过归集市场监管局、民政局等7个委办局共3.45亿条残疾人相关数据,残疾人保障金征缴实现了1.5万跨地区残疾人就业信息跨地域互信互认,目前,在线申报残疾人用工的单位已达17280家、申报67419名残疾职工信息;征缴残保金已入库64.37亿元。

此外,通过大数据决策分析,残疾职工的类型、行业、岗位、学历、工资情况分布等数据形成可视化,为用人单位描绘出一副直观的残疾人就业画像,为今后开展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优化帮扶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12件事”改革中,已探索运用AI智能化服务能力。如企业招用员工(稳就业)事项,“一网通办”平台可通过数据整合,事项集成以及申领事项的后台匹配,建立项目间的逻辑关系判断以及系统内嵌互斥算法,系统自动判断并提示办理事项,实现精准化的内容推送。“一网通办”后台还会自动查找未办理社保卡的劳动者,主动推送社保卡办理提示信息,变被动受理申请为主动跨前服务。

“一件事”助力女职工依法维权

除了“12件事”,记者从静安区了解到,该区还积极探索推进法律援助咨询与申请“一件事”,为困难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邢女士于2019年8月进入某公司,从事仓库管理工作。入职以来,邢女士一直认真工作、勤勉尽责。今年3月,邢女士怀孕,后因身体不适再次就医,被诊断为先兆流产。谁知,公司随即向邢女士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以其工作严重失职为由解除劳动关系。

邢女士觉得十分冤枉,认为自己工作上并没有失职,公司突然将其开除,等于断了其孕产期的生活来源。

经朋友介绍后,邢女士来到静安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申请“一件事”窗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了网上填报。经初步材料审核后,中心立即启动法律援助申请“一件事”“优先办”“快速办”工作流程,当场完成受理和审批,并指派了法律援助律师承办此案。

法律援助律师及时约见邢女士沟通案件情况,收集维权证据,并帮助邢女士依法提起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恢复与邢女士的劳动关系,并支付拖欠的工资。在援助律师和劳动仲裁员的努力下,双方达成一次性赔偿方案:公司一次性支付邢女士7万元,双方劳动关系结束。今年8月31日,邢女士给法律援助律师送来锦旗,感谢帮助。

据介绍,中心持续推进法律援助咨询与申请“一件事”便民利民服务;加强“两个免于提交”及电子证照落地,截至目前已有1188项审批材料可电子调取。同时,设立“一网通办”推广员,积极引导企业和群众使用网上平台,形成“线上申请、线下审核”的办事模式,目前320项公共服务事项网办率实现了百分之百。

近年来,上海坚持将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一网通办”改革的一项制度性安排,列入每年的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下一步,上海“一网通办”还将继续优化完善今年新上线“12件事”的运营管理,按照事项扩容、适用范围拓展、受益人群延伸、办理体验优化的目标,不断提高用户黏性和办理量,推动“一件事”从“能办”向“好办”转变。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