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老年网瘾”行不得

□凡  夫

我的表兄嫂都年逾七秩,他俩对待手机的态度处于两个极端:表嫂有手机却几无使用,至今也不会操作微信,似无法逾越“数字鸿沟”的障碍;表兄则是玩得得心应手,早期炒股,近来游戏,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摸向枕边的手机,还经常夜里刷视频、看小说,每天在App上打卡领金币、兑换小礼品,俨然是一位“网瘾老年”。

《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为38.6%。这个数据表明像我表嫂那样困于“数字鸿沟”的老年不在少数,工信部开展为期一年的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很有必要。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38.6%中不乏如我表兄那样的乐此不疲、难以自拔的“网瘾老年”。不是吗?最近,  “10万老人每天上网时间超过10小时”的话题登上了热搜。

以往提及网瘾,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与青少年群体联系起来,引发诟病的缘由是沉迷网络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它已经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现如今,不少“银发低头族”也加入了其中,网瘾对老年人的危害同样不可小觑。它不止是占据老人的大量休闲时间,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有碍身心健康,而且沉醉于虚拟世界,往往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禁锢其精神自由。更有甚者,那些网络谣言、电信诈骗也会趁虚而入,令老人受骗上当的几率提升。

自不待言,与青少年网瘾相类似,老年网瘾也是现代网络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内因,在我看来,主要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孤独感,奢望在网络中寻求虚拟的归属感。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工作岗位,社交圈子日渐萎缩,大量的闲暇时间处于独处,且不说老来丧偶,即使“老来相伴”也是“话不投机”,于是乎,孤独、寂寞、忧伤、抑郁等消极情绪油然而生。世界卫生组织将孤独列为“比吸烟更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不是没有道理的。倘若老人性格内向,怠于社交,又充满好奇,那么,他涉足网络而求得精神满足乃至上瘾便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归属。

很显然,缺乏情感抚慰的老人,更有可能陷入网瘾而无法自制。因此,要使老年人“脱瘾”,其家庭成员(尤其子女)是第一责任人。如果我们对老人的陪伴多一些、关爱多一点,老年人的孤独感就会大大减弱,沉迷于网络的需求也会式微。同时,老年人特别是身边无子女的孤寡独居者更要在基层社区和社会组织帮助下,积极地走进社会,经常性地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力所能及地做些公益志愿服务等工作,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自我归属感和存在感,帮助他们尽早摆脱手机、电脑的心理控制。

网络本身没有原罪,我们要防止的是沉迷。引导老人科学上网、理性用网,及时帮助网瘾老人“脱瘾”,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现实工作,切莫等闲视之!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