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法治综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12月0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用爱心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

——记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护理团队

□法治报记者  夏天

“世界名画老人模仿秀”“乘风破浪的奶奶”“老上海名媛奶奶月历牌”……近年来,杨浦区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杨福院”)不断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构建新时代养老文化,推出的系列活动多次在网络“出圈”。同时,这也是一家有着33年历史的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床位最多的公办养老服务机构。

杨福院护理服务团队把敬老爱老工作落在实处,为老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养老服务,用爱心托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其养老护理队伍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最美服务窗口”、  “杨浦区青年文明号”称号、  “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等荣誉。

她们也是老人的“女儿”们

不久前的一天,范建一家正准备吃晚饭,突然接到老母所在的杨浦区福利院紧急电话:  “您母亲神志不清,气喘不过来,正由120急救车送往新华医院!”

范建忙赶往医院,刚进病房,眼前一幕让他眼含泪花。只见母亲已清醒过来,福利院护理人员陈阿姨正站在病床边,用手指缠着纸巾,一点一点抠妈妈嘴里的痰。医生在旁告诉范建,如果母亲再晚来一点,也许就无法救了。

了解事情的经过,范建长吁一口气:当天傍晚,陈阿姨下班正准备去洗澡,由于不放心老人,就再巡视了一遍,正好发现范母一动不动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喘气困难。陈阿姨马上叫来整个楼面的阿姨,一个拿哮喘喷雾剂喷,一个拿氧气瓶接氧,一个拍背掐人中,才让范母缓了过来。接着她们又赶紧叫来医生并拨打120电话。

范建说,因家中客观原因,才为母亲精心选择了杨福院。但母亲刚进福利院时,一度对阿姨们非常排斥,  “碰到事情就怀疑阿姨对她有恶意。后来是陈阿姨的悉心照料,哄她开心,才渐渐解开老人心中的疙瘩。”

据范建观察,其实在杨福院,像陈阿姨这样的护理员“女儿”远不止她一个,  “这是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她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更有良好的工作流程和职业习惯。她们对待老人就像女儿们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孝顺,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据范建描述,每当有老人不吃饭,阿姨们会调整食物口味,细心地一口一口喂;当老人吵着要回家,她们事先与家属沟通,用视频的方法来分散老人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法使老人露出笑容;当老人糊涂了骂她们甚至抓打她们,她们不生气,一笑而过,就像哄小孩一样哄着,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来对待老人……她们从不嫌麻烦,就像陈阿姨经常讲的“这是我的工作,只要老人高兴就行”。

成体系推进护理队伍建设

事实上,在杨福院护理员团队中并不都是“阿姨”。  “90后”护理员扶慧芳还是位大姑娘。谈及自己身为团队一员的感想,她告诉记者,自己最初选择养老服务专业是出于对自家爷爷奶奶的爱,并一直坚持“待老人似亲人,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的工作理念。同时她也指出,杨福院尤其注重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除了“五级”培训体系、专业带教培训师、职业道德讲堂,还会为护理员提供各类深造和交流的机会,更为年轻的护理员提供许多职业上升的空间。在杨福院工作生活的这几年,扶慧芳的成长尤为明显,她从一名养老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成长为杨福院护理团队的骨干,先后被授予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养老行业的特殊意义,是承载着老人的渴望与期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扶慧芳说。

记者从杨浦区获悉,近年来杨浦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建设,针对当前业内普遍存在的养老服务护理员队伍总量少、流动率高、强度高、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服务水平低的“一少两高三低”现状,通过近一年的调研,于今年7月正式实施《杨浦区养老服务护理行业拔尖技能人才扶持激励办法(试行)》及《关于提升本区养老服务护理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试行)》两份重要文件。两份文件聚焦当下养老护理员最关心、最实际问题,以“引进、留住、提升”为主线,分别从“激励拔尖”及“抬高底部”两方面发力,通过整合资源,从人才引进、户口落户、住房保障、技能奖补、荣誉激励等方面进行政策突破,形成杨浦区养老护理人才发展整个框架体系,杨浦区也成为全市首个成体系推进养老护理队伍建设的城区。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