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情感档案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06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故乡是我永远的天堂

□口述:欣梅  记录:一帆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人人也都怀念自己的故乡。有句歌词唱道:  “到不了的地方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做家乡”。

但有时家乡就是远方,故乡之所以远,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现实无奈和目标尚未实现,远远没有达到衣锦回乡的目标,的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人活一世,免不了受生存需要和其它如名利、荣誉加身等身边俗物的羁绊,于是便有了漂泊,有了远方,有了乡愁……

20多年的“沪漂”仍难忘故乡

不知不觉,我来到上海这座城市已经有22年了,自己当初到上海投奔亲戚时只是个18岁、之前从来没走出山西的农村小丫头,可如今却已经步入中年了。想当年从老家山西的郝村到这个国内最繁华的大都市时好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自己手足无措的傻样与局促现在仍历历在目。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对土地,他俩从不吝啬力气,对子女,总是忽略自己。他俩既没有高深的文化水平,也没有让人羡慕的职业。但在我眼里,他们所给予我的如高山如海洋。给我力量、方向与信心,让我从容面对这个看似残酷而又时常充满温情的世界。

对于父亲,对于父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记忆,而这记忆,安全而踏实,平常而难忘,心酸而幸福。难忘小时候摇荡父亲用旧轮胎和木板自制的秋千;难忘夏日夜间他带我拿着手电筒捕蝉;难忘离家后每一次和他电联“海阔天空”地畅谈……

记得小时候,夏天特别热,父亲经常不顾农忙的劳累,回家后就骑上他那辆二八大杠的自行车,让我坐在前面,还不忘把一个自制的风车插放在车前头,带我去那条两旁都栽满了大杨树的路上去“兜风”,车子骑起来,风也吹起来,那父爱牌的凉爽在父亲额头的汗珠里吹散。今天想想,那情景很甜蜜也很酸涩……

当年离家到沪时,是在过完年没几天。父亲骑着自行车,我坐他后面。鹅毛般雪花飘着,我心里却很暖。父亲提醒我,“外面大棉袄裹紧点,我们很快就到车站。”我包裹得只剩双眼,和父亲说慢点。大雪纷飞寒冷天,他头上却冒汗。我站在车站台阶上,认真地想给他擦擦汗,他却别过脸。这是我父亲送我时的情景,直到今天想起我鼻子仍泛酸。有好几次想给他聊聊当时的情景,可每次面对他时都不知如何开口……

父爱无声  却是最深沉的爱

记得小时候,物质比较匮乏,父亲为了弥补给我和弟弟买不起水果的缺憾,就从一远方亲戚家移栽了两棵杏树。我至今还记得杏树结果实的第一年,我和弟弟每天都会跑到菜园里,站到杏树下张望:这杏儿为啥长得这么慢?啥时候能变黄?当时,感觉每一天过得特别漫长,心里格外的期盼和着急。

父亲告诉我俩说,麦子黄的时候,杏儿就会成熟啦!是的,当那成熟的麦子像金色的海洋在大地上铺开的时候,当我们要帮着父母帮忙抢收麦子的时候,杏儿也在不紧不慢地成熟。是的,杏儿由青变黄不用太多的时间,很快,杏儿就成熟了,我和弟弟在干农活之余,总会悄悄地跑到菜园子的杏树底下,我托着弟弟的脚,他像猴子一样的灵便,很快就爬到树上,接着他使劲晃动树枝,随之成熟的杏儿就会毫不犹豫的从树上落下来。我赶紧把杏儿捡起来,把上衣往前一拉,把杏儿兜住。然后等弟弟下树后,我和弟弟把杏儿在衣服上稍微蹭一蹭,就直接入口,清凉凉,甜丝丝,味道浓郁得化都化不开。

在当时,杏儿是我和弟弟童年的美味,也是我和弟弟童年里嘴馋的最美好的时光。如今一想起家乡的甜杏儿,却轻轻勾上我心头的一缕缕思乡的惆怅,品出了思乡的滋味。

诗人余光中说过,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在我看来,沉甸甸的乡愁是故乡园子里那郁郁葱葱的杏树,它早已经融进了我记忆中,无法割舍。

现在的我,远离家乡在外,天天围着女儿转,绕着工作跑,就连常回家看看父母的机会都少之又少,心中愧疚从未消散过。虽说现在除了电话还能视频聊天,但是在我看来,这只是对我这个离家孩子的一丝慰藉罢了。很多时间里,那相隔两地的遥远路程,是我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虽不能奢望像朱自清先生一样,通过一个背影就能把父爱诠释得淋漓尽致;也不敢奢望像李健先生一样,通过一首歌曲将父爱演绎得让大家感同身受。但是,父亲教我踏实做事,教我老实做人,他的坚韧,让我学会相信与努力。

写到这里,我想起筷子兄弟的那首大家非常熟悉的名曲《父亲》: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网上母亲节

似乎和我母亲无关

今年母亲节,朋友们互相祝福着,都想把原本就很伟大的母爱再渲染、再升华些。而我和母亲之间的爱从来不在节日的问候里,而是在彼此的内心深处相互温暖着。

我那天只是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并且只字不提母亲节的字样。因为我知道,在一个农村老太太眼里,母亲节不会和她发生任何“反应”,也是不赶这个时髦的。给她提母亲节,到不如听她唠叨唠叨家里喂的鸡鸭鹅;地里种的蔬菜和粮食;或者给她说说她外孙子的“淘气事”。

但是,母亲对我的爱和关怀是丝毫不少的,记得有次视频聊天后,看见我比之前瘦了好多,从此通话内容必不可少的话语是:让我多吃饭;每年家里的杏子、石榴成熟后,总是想方设法的给我捎过来让我吃……

母亲勤劳、善良、勤俭与坚强,所有的苦或累,能自己扛的,绝不让孩子承担。虽然她不富有,但也倾尽所有把能给予的都给了孩子们。都说养儿方知父母恩,这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一年到头都在忙碌着,不是忙地里,就是忙家里,感觉也只是在过年前后的那段时间里母亲才能放松一阵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母亲从来不“掉面”,虽然那时候还不宽裕,但是,村里或哪位亲戚有事情,总少不了母亲去帮一把。尤其是遇到谁家婚姻嫁娶之类的,母亲总被邀请到场去操持和帮忙。

还记得我生孩子那会儿,因为剖腹产后刀口感染,住了一个月的医院,母亲则是推掉家里的一切事务尽快来到上海在医院里全程陪伴。那时只是感觉母亲在身边我心安,但是完全忽略了母亲一个月以来,照顾我与孩子的辛苦。现在想想心里很是自责与不安。记得再后来,因为工作,也因为母亲不能长时间在上海居住,就把女儿带回山西老家照顾,这一照顾就是近两年。我知道,母亲于我的恩情,我于母亲的亏欠,不是一星半点。“一场罕见的大雪,只下母亲头上”,这句话,我忘记谁说的了,说得很“走心”。是呀,我们是看到了雪,但有谁去安抚这雪花?这雪里不知道深藏着多少个让我们眼睛泛红、鼻子泛酸的故事呀!厚爱无需多言。

回到家乡

生活展现最美模样

我现在在公司里担任会计工作,平时很忙,再加上女儿正在念初三,马上要中考了,功课特别紧,所以我分身乏术,基本上差不多一两年回老家一次。而每次回家总是来去匆匆,最长时间也从来没超过一个礼拜。待在家里的短短的几天里,我都会像“赎罪”般拼命帮父母干活,比如:一天三顿做饭加洗碗、给羊割草、喂鸡鸭鹅、房间里全方位扫除、清洗所有我认为该清洗的衣服和被套,当然地里的应季农活我也不错过,虽然很累,但是我心里却很快乐。我知道我的累远远比不上父母平日的苦。

去年趁着休年假的机会,我终于带着女儿回到了许久不见的家乡,自己心里尤其的喜悦。在与父母相处的短暂日子里,总是跟随父母亲的身后,听他们聊聊蔬菜、说说粮食……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分享不完的事。我们的心挨得很近很近。

的确,让人留恋的,从来不是稍纵即逝的物质,而是其中的亲情牵挂。那情景比春风拂面还要沉醉,恍惚间,我感觉我从未离开过家乡……

在老家的那几天每天晚餐时,灶膛里火红的火苗,灶台上的一锅热菜,然后陪父母小酌一杯,于是乎生活呈现了最美的姿态。

现在,每当在上海落叶飘飞的深秋时节,看着小区地上的落叶时,让我想起小时候在故乡扫落叶的情景。有位诗人曾说过:有爸妈的地方就叫故乡。而我说,除了有爸妈等一众亲友在,还有对这片生我养我土地的一切记忆和牵绊,一想起深扎于脑海中的这份记忆,就让我沉醉不已。仿佛自己坐回了时光列车,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和弟弟一左一右,坐在父亲宽厚的肩膀上轻轻荡着脚丫,稚嫩和清脆的笑声响彻庭院,亲情和欢乐触手可及……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