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老法今说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2年09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资料照片
资料照片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赏月

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偷菜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各少数民族中秋节习俗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寻月”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鄂温克族“供月”  鄂温克族同胞过中秋节以合家欢聚、供月为主要内容。节日期间还探亲访友,互相宴请。中秋夜晚,人们聚集于篝火旁,欢歌曼舞,直至深夜。

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诗词话中秋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

     【唐】司空图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阳关曲·中秋作》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综合整理自三联生活周刊、诗词网)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