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沈德潜何以先荣后辱

□沈  栖

沈德潜(1673—1769),字碻士,号归愚,苏州府长洲县人。他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又是乾隆年间的朝臣。沈德潜热衷功名却仕途不顺。康熙三十三年(1694),被录为长洲县庠生后,四十年间屡试落第。雍正十二年(1734)应博学鸿词科考试又被朝廷斥贬。从22岁参加乡试起,总共参加科举考试17次。“真觉光阴如过客,可堪四十竟无闻,中宵孤馆听残雨,远道佳人合暮云。”凄清悲催之意和不甘落寞之情溢于言表。

到了乾隆年间,沈德潜时来运转。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年已67岁,从此跻身官宦,备受乾隆帝荣宠。七年(1742)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左中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光禄大夫等;十四年(1749),乞归,命以原品致仕;十七年(1752),沈德潜八十大寿,乾隆帝赐匾额:“鹤性松身”;三十四年(1769),97岁的沈德潜病逝,乾隆帝还撰写挽诗以悼念,并追封其为太子太师,入祀乡贤祠,谥文悫。

何以故?乾隆帝颇惜沈德潜的诗才,常召其讨论历代诗源,他博古通今,对答如流,乾隆帝大为赏识,堪为“天子词臣”。乾隆帝如此评骘沈德潜的诗才:“夫德潜之诗,远陶铸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启)、王(士祯)矣!”乾隆帝每有诗作,便命他和,多所激赏,时称“殿上君臣,诗中僚友”。同时代诗人袁枚更是一言点破两人亲密关系:“青鞋布袜金阶上,天子亲呼老秘书”。乾隆赐诗,有“我爱德潜德,淳风挹古初”之句,侍郎钱陈群在旁唱和:“帝爱德潜德,我羡归愚归”,为时传诵。

乾隆帝自称:“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孰料竟为谶语!他曾三次为沈德潜著作“赐序”,据《清史稿》本传记载:1、乾隆十四年,“进所著《归愚诗文钞》,上亲为制序”;2、乾隆十七年正月,“复进《西湖志纂》,上题三绝句代序”;3、“时德潜进所撰选刻《国朝诗别裁集》请御制序文。上以德潜选次未当,命儒臣重为精校去留,赐之序”。沈德潜受宠若惊,甚为感慨:“君恩稠叠,不知何以报称,窃自惧也。”

乾隆帝与沈德潜之间出现裂痕,后者由荣而辱,始于那部关于清初诗学的著作《国朝诗别裁集》。乾隆认定《国朝诗别裁集》存在三大问题:1、以钱谦益(牧斋)冠首;2、入选先朝已定“名教罪人”钱名世的诗作;3、乾隆叔父胤禧(慎郡王),“朕尚不忍名之”,而沈德潜作为本朝臣子却直书其名。尤其是第一条,乾隆帝认为,钱谦益是个有才无行的文人,其诗“真堪覆酒瓮”,“自在听之可也,选以冠本朝不可,在德潜则尤不可”。(《国朝诗别裁集·序》)在收缴销毁钱谦益《初学集》《有学集》的同时,乾隆帝谕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永德:“沈德潜向曾以钱谦益诗列《国朝诗别裁集》首,经朕于序文内申明大义,命其删去。但既谬加奖许,必于其诗多所珍惜。”这显然是暗示属下去抄沈德潜的家。

一波甫平,一波又起。沈德潜去世九年后,《一柱楼编年诗》案发,使之受谴,死后获罪。《一柱楼编年诗》作者徐述夔早已故去,事发于其孙徐食田因置地与东台监生蔡嘉树之弟纠缠,遂成讦讼。蔡呈诉状中摘出诗集中“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等句,判为“悖逆之词”。乾隆帝得知后,望文生义地斥责:“借朝夕之朝,代朝代之朝;且不言到清都,而云去清都,显有欲兴明朝、去本朝之意”,继而勃然大怒:“系怀胜国,暗肆诋讥,谬妄悖逆,实为罪大恶极!”《一柱楼编年诗》早已刊行,内有沈德潜所写的传记,云:“(徐述夔)品行文章皆可法”。乾隆四十三年上谕:“沈德潜于徐述夔悖逆不法诗句,皆曾阅看,并不切齿痛恨,转为之记述流传,尚得谓有人心者乎?”痛斥他:“贪图润笔,为嚢橐计,其卑鄙无耻,尤为玷污缙绅”。

《一柱楼编年诗》案,除了徐述夔剖棺尸身被凌迟,抛撒郊野,其孙徐食田、徐食书等家属从宽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而沈德潜呢,诚如御制《怀旧诗》所云:“昨秋徐案发,潜乃为传记,忘国庇逆臣,其罪实不细。用是追前恩,削夺从公议。彼岂魏征比,仆碑复何日。”因徐案,沈德潜遭罢祠、削封、仆碑。

真可谓:有清一代,文臣蒙恩最深、罹祸最奇者,莫如沈德潜矣!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