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伤不起的刀子嘴

□王兆贵

话说古代有个剃头匠,人不坏,却因嘴损闻名乡里,以致门庭冷落。新来的地方官想见识见识这个人物,便来找他剃头。地方官问他,你有儿子吗?剃头匠回道,我若有你这样一个儿子,也不用干这活了。地方官一听,出言果然刺耳,又问,你说话这般不中听,去干点别的活不行吗?剃头匠摸了摸地方官的脑瓜说,我要是不干这活,你这玩艺儿找谁修理?

俗话说,说话不用本,舌头打个滚。可是,同为口舌之劳,造成的后果并不相同,所谓“良言出口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那位剃头匠说话不中听,不过是坏了人缘,败了生意,可以不受追究,有些人由于口业不戒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付出的代价就不那么简单了。正如荀子所云:“伤人之言,甚于矛戟”。可是,那些以“刀子嘴”著称的人,不顾及对方感受,只图一时口舌之快,出口伤人后非但不知歉疚,反而以“豆腐心”为自己开脱。

在动机与效果统一论者看来,动机是主观的,效果是客观的;主观愿望的好坏,需要客观效果来验证;效果是检验动机的客观标准。一个人心地再好,因嘴巴不好而导致恶劣后果,也不能算是好人。“刀子嘴”出言尖酸刻薄,伤人于无形,又怎么能证明你是“豆腐心”呢?拳脚伤人尚可避,毒舌伤人躲不及;皮肉挫伤愈合易,心灵创伤修复难。自古而今,因一言不合反目成仇,以致恩断义绝,寻隙报复,乃至玉石俱焚,这样的教训难道还少吗?追踪一些民事纠纷大案,交恶的起因往往就是一句话。

原则问题上不能让步,但在家庭和邻里关系中,又有多少是天大的事呢?除去个别情感冲突和利益纠葛外,多数是情分之争、面子之争。那些遇事不愠不火的人,不是没脾气,而是看得开,放得下,不计较。退后一步心就宽了,站高一点气就顺了。有人虽然心地善良,却管不住自己的脾气和嘴巴,待人处事情绪化,一言不合就呛人,一事不周就翻脸,越是亲近的人越缺乏耐心。发脾气率性,放狠话解气,但这狠话一出口就收不回来了,任你事后如何解释,也平复不了毒舌刺痛的神经,痛快淋漓于一时,留下的是永久的悔。

待人谦恭,说话和气,是社交的基本守则;出言不逊,伤人自尊,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待人以诚要敏于行,也要讷于言,忌恶口。星云大师说得好,令人害怕不如令人喜爱,令人喜爱不如令人赞美,令人赞美不如令人尊敬,令人尊敬不如令人怀念。

心理学导师加藤谛三认为,人是情感动物,但却不是天生就会表达。很多时候,我们明明心怀善意,却给对方带来坏的后果。包括语言暴力在内的情感暴力,是破坏祥和的戾气。奉劝那些以“豆腐心”自诩的“刀子嘴”,话到口边须三思,能闭嘴时且闭嘴。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别人,到头来也害了你自己,落得个众叛亲离没人理。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