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法治随笔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3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公乘不仁当仁不让

□王兆贵

当下,人们流行把穿白色防护服的防疫工作人员叫“大白”,简练而又形象。大白二字,在我国古代另有讲究。典故出自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大意是说,魏文侯与大夫们饮酒,让公乘不仁担任“酒司令”,监督大家;并发令说,喝而不干的人,罚一大杯酒。

战国初期魏国的国君魏文侯是个很有故事的人,“浮以大白”算得上他的首创了。罚酒为何叫“浮白”呢?我查阅了诸多类似咬文嚼字的考证,似乎说清楚了,又不是很透彻。“浮”,肯定与“曲水流觞”无关,诠释为“罚”字的通假转音,说得通;“白”,也不是白酒或白釉烧制的酒杯,而是特殊场合下应用的酒具,其样式有点像甲骨文的“白”字。有人揣摩说:“浮”音近于“罚”,“白”音近于“杯”,“浮一大白”,其实就是“罚一大杯”。

自古而今的说文解字,都是多解的,没有标准的唯一答案,我们了解个大概就行,没必要去抠字眼,这里我想说说公乘不仁这个冷僻的人物。

春秋战国时的人名,不像后来百家姓划分的那样清楚,有些人名听上去怪怪的。公乘不是复姓,而是爵位,原本是配享王侯车乘的公族。秦汉时期的公爵分为二十等,公乘为第八等,后来沿袭为姓氏。

在这次魏文侯召集的宴会上,之所以让公乘不仁担任“觞政”律令执行官,大约是因为他能秉公执法。刘向接下来说到的故事,也正是如此:

文侯饮而不尽釂,公乘不仁举曰浮君。君视而不应,侍者曰:“不仁退,君已醉矣。”公乘不仁曰:“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盖言其危,为人臣者不易,为君亦不易。今君已设令,令不行,可乎?”君曰:“善。”举白而饮,饮毕曰:“以公胜不仁为上客。”

大意是说,魏文侯让别人干杯,自己却没干。公乘不仁就举杯过来请文侯罚酒,文侯装作没看见。身边随从说,不仁您退下去吧,国君已经醉了。公乘不仁说,《周书》有云,前边的车翻了,后边的车就要规避险情。为臣难,为君也不易。今天国君已订立罚酒令在先,令不行,可以吗?文侯当即表态,说得好!于是就举起大杯一饮而尽,喝干后,又说要拜公乘不仁为上宾。

从史书的完整记载来看,魏文侯是个很开明的国君,拜能者为师,任贤者为相,历来传为佳话。这次酒席桌上认罚,说明他深知君无戏言的重要性;只有言出法随,以身作则,处处取信于臣民,才能把国家治理好。

违令者罚酒,公乘不仁不认为这是小事,也不认为制订规则的国君可以例外,而是令行禁止,一视同仁。这种从小处着手,往大处着想,敢为主政纠偏的行为,从遥远的商代伊尹那里传承下来,为历代御史、谏官们所光大。只是到了“家天下”的理念被某些昏君固化之后,臣子们才落入了“伴君如伴虎”的窘境。试想一下,作为部属,在酒席桌上都不敢与上司较真,能指望他在大事上直陈己见吗?公乘不仁的固执看起来不够仁厚,实则是坚持原则,当仁不让,刚正不阿,难能可贵。须知,不论在过去还是现在,不论在国外还是国内,不论在战场还是商场,规则意识的强弱都关乎事业的成败。

 

 

内 容 版 权 归 报 社 所 有

上海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