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浦区召开深化执行联动推进破解执行难推进会

开展清晨集中执行行动
3月14日,黄浦区召开深化执行联动破解执行难推进会,部署完善执行联动,形成破解执行难长效机制。这标志着覆盖黄浦全区的“司法+行政”执行联动工作机制正式建立,黄浦打造上海“执行环境最好,执行效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有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出台专门文件
举全区之力构建联动机制
2018年新年伊始,一份关于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的重量级文件下发上海市黄浦区全区各部门。这个由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依法治区办共同起草发文,区委办公室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转发的实施意见,成为上海首个在区级层面出台支持解决执行难的专门文件,为法院执行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力的制度保障。
据介绍,从2009年开始,黄浦区法院就陆续与区内相关行政机关分别签订协议或备忘录,但通过逐一签约建立执行联动的方式,较难发挥整体协同配合作用。如何在更高层面上,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区域联动执行工作机制,引起了黄浦区委的高度重视。
为此,去年下半年,在黄浦区委政法委的牵头下,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依法治区办开始着手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黄浦区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 《实施意见》),区司法局、财政局、人保局、民政局、规土局等十余个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并经区委专题会议审议后正式下发全区。
据介绍,此次出台的《实施意见》包括总体目标、工作机制、工作职责和组织保障四个部分。《实施意见》 将全区各相关部门、单位和街道的执行职责,划分为查询类、限制类、执行类三大类,并列明了各自所应履行的协助执行义务。如对于失信被执行人,区金融办有责任限制其申请相关财政政策; 对被执行人为个人的,各街道办事处有责任协助人民法院调查本辖区被执行人的居住情况、活动规律等。
“要构建‘司法+行政’的执行工作机制,推进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动履行职责,发挥社会协同的作用。”黄浦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体现了“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综合治理执行难的大格局,有助于使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充分实现,法律权威与尊严得到保障。
发挥主体责任
打赢破解“执行难”决胜之战
据悉,自2016年上海法院统一部署开展破解“执行难”工作以来,黄浦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破解执行难工作的主体责任,紧紧依托区域执行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各项执行手段,执行质效得到显著提升,打赢了“两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胜之战。黄浦区法院执行局被评为上海法院破解“执行难”先进集体。
2017年6月1日上午10时许,经过网上72小时的激烈竞拍,一套位于浦东的住宅房产,在互联网上以高出起拍价1380万元的价格成交。这是黄浦区法院启动网络司法拍卖试点以来,首例自主网络拍卖的拍品。据统计,自启动试点以来,截止2017年12月底,黄浦区法院按照网拍优先、执拍分离、自愿公开、统一管理的工作原则,在“公拍网”完成42个标的拍卖,累计成交金额3亿多元,网拍成交率100%,溢价率39.64%。
“通过网拍平台上公开、公平的竞价,降低了拍卖标的交易费用,有利于提升司法拍卖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实现案件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债权。”黄浦区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网络拍卖解决的是大额房产类财产的变现难题,而对一些失信被执行人产生更大威慑力的则是一张张遍布全国的执行天罗地网。
2017年8月28日上午,黄浦区法院执行局接到深圳罗湖口岸电话,称一起民间借贷执行案件的被执行人陈某正准备出境前往香港。此前,陈某共拖欠郁某借款4000余万元,执行法官对陈某的财产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名下并无可供执行的财产,而陈某本人也玩起了失踪,不知去向。为加大执行威慑,法院对其作出了司法拘留决定,并通过执行协助网络,向出入境机关申请对陈某采取不准出境及扣人的边控措施,迫使其现身。
8月28日,好消息从深圳传来。当天上午,深圳罗湖口岸给黄浦区法院执行局打来电话,称陈某正准备从罗湖口岸出境前往香港,已被暂时控制,最终,在沪深两地执行法官的配合下,陈某被司法拘留。见法院动了真格,2天后,陈某委托律师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在20日内还清欠款。
据统计,仅2017年,黄浦区法院就对57人实施司法拘留,限制出境28人,限制高消费1970人,公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1970例,切实加强了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
部门联动 凝聚合力
——黄浦区执行联动成员部门工作巡礼
《实施意见》 出台后,黄浦区各执行联动成员部门积极作为,立足自身职能,出真招、办 实事,加强与法院的合作,在破解执行难题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浦公安分局:六方面29项内容细化协助事项
黄浦公安分局拟定《关于依法加强和规范协助执行若干问题的实施办法》,由法制支队作为总协调,指挥中心、刑侦、治安、交警、人口、看守、拘留、派出所等在内的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明确了包括协助查找控制人员、协助冻结迁移户口、重大案件协助出警执行、110网络协助执行、协助实施司法拘留、查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协助执行财产刑等六个方面29项具体内容。特别是对于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类犯罪,分局将尽力做好相关案件的沟通,主动与法院执行部门协调,确保执行工作顺利进行。下一步,还将对所有工作流程进行再细化、再明确,积极与区法院执行部门进行对接,做好相关工作的磨合和协调,从而保障制度的有效顺利落地,推动协助法院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
黄浦区发改委:推动联动惩戒机制建设
深化执行联动、建立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动惩戒是社会诚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诚信建设具有很好的监督、警示和惩戒作用。执行联动机制和信用联动奖惩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项目、资金评审中都可同时掌握申请人的其他失信情况,以更好地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及政府资金使用的安全。同时,也让被执行人在执行中有所顾及,更积极配合法院执行。下一步,区发改委将推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建设,进一步扩大失信被执行人的范围,做到对象全覆盖;严格限制失信被执行人的项目和补贴资金审批;对失信被执行人相关的案例,上报市信用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舆论对失信行为的谴责。
黄浦区城管执法局:打好“组合拳”治理城市顽症
区城管执法局紧紧围绕城市精准化管理执法工作的要求,将执行机制有效运作作为实施精准执法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推动力。一要做大执行联动。在区委政法委、区法院牵头下,联勤联动,形成合力,打好“组合拳”。形成资源共享,力量共用,惩戒共举的大联动大联勤格局。二要做强执行联动。对社会反应强烈,安全隐患严重,法律强制手段缺失,如损坏承重墙综合治理等方面问题的解决,充分运用“司法+行政”的优势,取长补短,同时积极引入自治和共治的有效机制,刚柔相济,教育引导与依法强制相结合,有效地破解各类顽症治理的瓶颈。三要做实执行联动。执行联动机制要发挥作用,不单体现在个案的执行上要取得成效,同时要加强社会宣传,使执行联动机制不仅能发挥其本身应有的作用,更要使其成为推进“四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加强执行联动构建“司法+行政”工作机制
黄浦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 吕南停
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最重要的是“联动”,也就是构建“司法+行政”工作机制。对于深化执行联动机制建设、推进破解执行难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新时代对执行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适应执行工作新变化,充分认识到破解执行难对于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法治黄浦建设的重要作用; 二是要建立机制,加强联动。将执行工作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解决执行难的根本标准,进一步深化执行体制改革,建立“司法+行政”的工作机制,各执行联动部门都要主动履行职责,积极协助执行,推动联动机制有序展开; 三是要重点突破,解决难题。要聚焦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狠抓执法办案,加强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重点解决好涉及民生问题、城市运行安全、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执行案件; 四是要科技支撑,注重创新。要不断加强执行工作标准化、规范化、职业化、信息化建设,积极依托大数据及智能化手段,创新执行方式,助力破解难题;五要加强宣传,形成氛围。要认识执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各类载体平台,加大对执行工作的宣传力度,凝聚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广泛认识,推动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