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交大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刘清扬从家里带来的是一张姥爷参军的证书

上海交大化学专业本科生刘浩然介绍集邮册里的故事

上海交大电信与电气学院学生公辰带来的是爷爷改革开放前的毕业文凭

新时代大学生从老物件看改革开放40年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00后”大学生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是什么样子的?是40年前一张大大的喜报、一张小小的证书、一本珍贵的集邮册,以及经历过改革开放的那一代人和它们之间的故事……这,是上海交大“00后”大学生给出的答案。而问题的起源,则来自于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研室近日给同学们布置的一次“特殊”的课后作业。
为了感悟改革开放40年再出发,上海交大20多个班级、2000余名“00后”大学生分别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的时间,从家里带来具有特殊意义的老物件,与上一代人展开“跨时光对话”,从生活点滴中感悟时代进步。
参军证书和老兵的回忆
上海交大生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刘清扬从家里带来的是一张证书,证书上一行行越南文字居中排列,中间略有折页的痕迹,并且整体显得有些泛黄,只有刘清扬的姥爷耿林才能读懂这些文字和关于那个年代的沧桑故事。
“我是抗美援越的一名老兵,1965年当的兵,这张证书是纪念表彰我参军时越南政府颁发的。”在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举办的教学实践活动展览上,刘清扬的姥爷耿林也来到了现场,亲自述说老兵的回忆。
“参军的时候我才十七八岁,当时部队条件是非常差的,尤其在高温梅雨季节转移阵地异常艰苦。”姥爷当时是一名雷达兵,负责扫描敌机,为炮手提供信息。虽然当兵条件差,但对自己的这些往事姥爷却是相当自豪。
“你看,这张照片是我和我的战友一起照的,我们的部队基地在青岛,这就是当时在那儿拍的。”姥爷告诉记者,河南新乡老家还有不少当年参军时留下来的老物件,“像1960年代还是奢侈品的搪瓷杯,上面以天安门为背景,还有部队的番号,特别有纪念意义。”
而让姥爷感触最深的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军事科技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作战条件比现在要艰苦得多,那时的防空炮兵部队所用的武器装备多为苏俄进口,我国无法自主生产炮管所需要的特殊钢材,国外又对我国限制出口,只能受制于人。可现在,看看我国的军事科技水平,简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过去与现在一对比,对于我们亲身经历的这一代人,这种喜悦是实实在在的。”
可能是受姥爷当兵经历的影响,刘清扬自小便对军事产生特殊的爱好。“小的时候,姥爷的故事真的就是当故事一样去听,那些姥爷当宝贝一样的老物件对我们小孩子来说就像是玩具。可随着年岁的增长,才开始逐渐懂得这些物件背后的意义。”
姥爷脸上的一枚“徽章”
和刘清扬一样,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杨弘博带来的“老物件”也和姥爷有关:一张40年前的喜报,而不一样的是,这张喜报背后的意义更多来源于姥爷脸上的那枚“徽章”。
“我姥爷年轻时是一名航医,在兰州军区奉献了他的青春。当时,在一次演习中,一架刚降落的战机机舱温度过高,开始冒出黑烟。姥爷立刻觉察到即将发生的危险,飞奔过去,拉出飞行员,赶紧架着他脱离了危险区域。可就在这时候,飞机爆炸了,灼热的碎片在姥爷脸上留下了伤疤。
杨弘博告诉记者,姥爷因为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下了那位飞行员而受到了表彰。提起这件事,姥爷只是说,当时哪想得这么多,救人要紧。“自此以后,这道伤疤也一直印刻在姥爷的脸上,但姥爷说,这是一枚英勇的‘徽章’。”
“我是2000年出生的大学生,成长于军人家庭,也是由姥爷带大的,所以从小我就立志长大后能够成为像姥爷那样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人。”杨弘博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生长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我生活的十几年里,我真切地体会到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不断进步。这是上一辈人留给我们的财富,也是时代给予我们的最大恩惠。”
而对于上海交大致远学院本科生曹鸿来说,对改革开放40年的直观感受则来自于家乡的变化。“我的家乡梓溪坐落在皖南丘陵之间,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村子主要依靠在山下的田里种植水稻、蔬菜,在山坡的梯田上种植绿茶来维持生计。改革开放之后,柏油路通到了村口,极大便利了村民的生活。在政府的支持下,村中建起一座茶叶加工厂,生产出来的茶叶可以统购统销。从此村民不必再将茶叶通过崎岖的山路运至县城售卖了。”
曹鸿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乡在抗战年间还是八路军根据地之一,在这里军民互助,八路军战士帮村民挖鱼塘,村民则帮助八路军照顾伤员,并用鱼塘中的鲜鱼熬汤给战士们提供营养。“现在村中养殖的冷水鱼享誉全国,还登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红色旅游业蒸蒸日上,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年八路军们的贡献,也离不开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助力和发展。”
集邮册记录祖国日新月异
记者发现,在此次“00后”同学们的作业展览里,除了像这样的小家庭背后彰显出来的国家进步之外,还有很多童年的回忆和家庭的故事。
“我家的老物件是这些集邮册。我的家中放着七八本集邮册,那是妈妈几十年来始终如一的收藏成果,也是我们家珍藏了多年的宝贝。闲来无事,妈妈就喜欢搬出她的集邮册,一边欣赏,一边给我讲关于邮票的故事。”
上海交大化学专业本科生刘浩然向记者介绍说,邮册里有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五周年》的邮票。邮面上有一枚硕大的国徽,国徽下是工农商学兵及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画面,象征着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建设祖国的决心和力量。另外还有建国三十周年、三十五周年的纪念邮票,以及中共十二大、十六大纪念邮票等。
这些邮票真实地再现了从新中国建立之初直到改革开放,加深了他对这段历史的了解,“除了纪念邮票,邮册中还有很多特种邮票。像宫灯票展示了历代宫灯的精美华丽;戏剧票展示了著名剧目的古风神韵;徐悲鸿的马票让我有幸一睹名家手笔,十二生肖票让我感受到优秀的中华文明……小小邮票,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本本邮册,见证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历史和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打动思修老师的上千份作业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00后’正式跨入大学的第一年。2000年当他们呱呱坠地时,改革开放进行了20余年;2018年当他们朝气蓬勃、雄姿英发地跨入大学校园时,改革开放又进行了将近20年。”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施索华告诉记者,最初的时候,学院只是想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设想做一些课程活动,因此才有了这一次“特殊”的课后作业:让每位同学利用节假日回家探亲的时间,或通过电话、微信、微博、视频等方式访谈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或通过对比家里的老房子和新房子、老物件和新物件,来了解改革开放40年来,自己的家乡、家庭和亲人身上发生的深刻变化。
“事实上,当我们收到来自于学生的上千份作业时,作为思修老师,我们是被打动了的。”这些作业中除了书面感悟和照片、视频以外,有的同学把家里的老物件也带了过来。“我们的同学在作业里感慨,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40年,没想到自己的生活和改革开放的联系还是这么地紧密。”
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岩表示,大学生参与改革开放40周年的庆祝活动,是一场对中国伟大变革的体验式活动。“‘00后’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巨大成就的受益者,也是社会多样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体验者。新时代承前启后,新时代也继往开来,未来的20年,这些大学生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中流砥柱。对他们来说,参与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活动,在对祖国巨大变革的直观感受中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