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医与办案检察官商讨案情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法医实验室上海市检察院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有一间全国检察机关最“微型”的法医实验室——上海市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司法鉴定中心)法医实验室。这里的两位法医,却交出了全国检察机关人均办案量第一的成绩单。
实验室主任于红卫、主检法医师徐悦灵君,在上世纪80年代深受经典探案节目《刑警803》《血疑》鼓舞,决心投身司法事业,又因种种机缘巧合,穿上了白大褂、拿起手术刀,常年与死尸、蛆虫打交道,力争替死者说出事实真相。他们甘当业务配角,立足审查之本,补强证据之核,与奋战在其他司法战线上的干警一样,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改革开
放以来,他们也不断见证我国司法证据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的提高,并不断积极履职创新,在繁重的业务工作中啃下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许多疑难案件的办理,都包含有检察法医的心血和智慧。
蛆虫是他们的“小家伙”《刑警803》是引路人
“小家伙”“宝宝”一词,被法医徐悦灵君用来描述大多数人避之不及的蛆虫。“这是我用彩色铅笔画的一只苍蝇,而屏幕上的这个小家伙是苍蝇的宝宝——一条会动的蛆。”在2018年举行的首届上海检察风云人物(团队)风采展示演说会中,徐悦灵君如是说。
接着他继续说道:“可能我这么说,大家没什么感觉!而我们法医日常进行腐败尸体检验时,尸体上就爬满了这样成千上万的蛆。在面对这些蛆时,我们需要用止血钳夹住其中一条并把它放在解剖台上,然后徒手把这条蛆放平拉直并测量它的长度,最后根据案发当时气温下蛆的生长速度来推测被害人的死亡时间,误差能控制在1天以内。”
上世纪80年代,年轻的徐悦灵君是上海本地知名广播剧《刑警803》的忠实听众。高中毕业后,他的第一志愿直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却遗憾因视力不达标而难以从事一线警务工作,最终转投法医队伍。
现近六旬的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1985年尚是风靡中国的荧屏丽人。这一年,名叫于红卫的上海小伙也像众多国人一样,被山口百惠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血疑》深深打动,立志投身医学事业,并于机缘巧合之下,在毕业后被分配至市检察院担任法医。他与徐悦灵君一搭档,就是十多年。两人在法医实验室锲而不舍地追逐最初的司法梦想,从当初的年轻小伙,变成如今的中年男人,他们也愈发热爱法医事业。
证据意识提高
法医工作量激增7倍
在改革开放后的法医事业发展历程中,2010年5月是个意义重大的时间点——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以下简称《两个证据规定》),明确了死刑案件的证据标准,以及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制度和程序,对检察机关办理死刑案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促使执法办案必须提高证据意识和人权保障意识。
在上海,《两个证据规定》颁布实施后,市检察院技术处及时与负责办理死刑上诉案件的市检察院公诉二处对接,建立相关工作机制。8年来,凡是死刑上诉案件中涉及法医学鉴定意见的,均委托法医实验室进行技术性证据审查,由检察法医出具审查意见,即逢案必审、每案必查,做到法医学技术性证据审查全覆盖。
审查模式转变后,工作量激增7倍,作为全市检察机关仅有的两名法医,于红卫和徐悦灵君毫无怨言,反而更进一步:在日常审查的基础上,他们认真梳理、悉心研究,从涉及鉴定机构、评级倾向、常见差错原因等方面深入分析汇总,形成法医技术性证据审查年度分析报告,提供业务部门参考,受到检察官的一致好评,促进了法医专业与检察业务工作的进一步融合。
“投毒案”:法医为医疗救治澄清
在知名的林某某投毒案中,要求对被害人黄某的就诊过程是否符合医学规范、用药及救治方法是否存在致病情加重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以此来判明医疗救治是否和被害人死亡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对于这样一起有社会影响力的案件,两位法医协作配合、细致审查,在咨询相关医学领域诊疗专家的基础上,认真查阅《临床诊疗指南:急诊医学分册》等医学书刊,发现医院对被害人的就诊过程、用药及救治方法均符合医学规范,其死亡本身还是因中毒致肝功能损害严重,病情恶化迅速且继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故医疗救治和被害人死亡不存在间接因果关系。
而在技术性证据审查过程中,对于通过现场勘查笔录、案情调查材料以及尸体检验报告三者结合起来仍不能给出分析意见的案件,法医实验室从不气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复勘现场或模拟现场重建,以印证一些关键环节和线索。
一贯以来,对于诸如死亡时间、作案工具、对象刻画、作案过程等分析内容不甚明确甚至缺失的案件,法医实验室仔细阅卷、追寻蛛丝马迹,力争补强证据。
又如,送审的一起故意伤害案,要求对四名被害人的伤势进行损伤方式分析,特别是对案件中查获的两把刀能否形成四名被害人的损伤以及分别是由哪一把刀伤害所致进行详细测量、模拟、推断等分析。
为精确分析每一个加害动作,法医实验室利用标准人体模型模拟被害人被害第一时间体位,根据入刀角度结合尸检照片创口形态、尸检报告创口数值推算得出加害被害人的是一把单刃锐器,且加害刀具刀刃的长度应大于15cm,刃宽在4cm左右,这与现场遗留的黑柄单刃刀高度吻合,从而锁定关键物证。
据市检察院公诉二处撰写的相关分析报告显示,近五年来,各类鉴定意见已成为辩方质疑、攻击的重点。而实践中,一方面,部分鉴定意见存在重结论轻过程、重支持材料轻反对材料的问题,个别鉴定意见在程序、依据等方面存在瑕疵,甚至硬伤;另一方面,鉴定领域往往专业性强,办案检察官在认定、把控上存在一定难度。
死刑上诉案件多数涉及法医学司法鉴定意见书,往往涵盖案件性质、死亡原因、损伤机制、作案工具、死亡时间、个体识别等多方面内容,需要法医学鉴定人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鉴定方法、技术标准对原鉴定意见进行审核,以帮助办案检察官和法官识别、运用此类证据完成相应的诉讼程序。
据介绍,在历年的审查工作中,法医实验室两位法医以扎实的专业功底、严谨的工作作风,秉承科学、客观、审慎的态度进行答疑解惑并出具技术性证据审查意见书,相关审查意见采用率为100%,助力检察官办理死刑上诉案件成效显著。
保外就医医学审查:检察监督下的人文关怀
保外就医医学审查,也是检察法医的一项特色工作,要求法医实验室团队具备较高的医学素养和全面的临床知识,才能在审查工作中把握重点、切中要害。
近五年来,法医实验室加强与监所检察和社区检察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开展各类保外就医医学审查共计243件,其中约30%的案件不符合《保外就医严重疾病范围》的规定。
据介绍,保外就医制度体现了对人权的保障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严格审查,法医实验室团队把一些所谓的“高血压、糖尿病、肾病”患者打回原形,助力刑罚执行监督显成效;也让那些真正的重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体现了检察监督下的人文关怀。
法医工作具有强技术性、低替代性的特点,长期以来,法医实验室两位法医以勇于奉献的精神,以甘当配角的姿态,紧密配合、积极履职,为司法办案和检察监督提供专业支撑。于红卫和徐悦灵君表示,在多项改革叠加的背景下,法医实验室将继续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为检察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