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我们共同努力

上海高境戒毒所举办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1月11日

上海市高境戒毒所于去年12月召开第三届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

120名戒毒人员在推介会现场分批面试就业岗位,咨询就业政策,同时体验茶道、面点制作、水电工等职业技能操作。高境戒毒所 供图

  □法治报记者  徐荔

“你好,我是学水电的。我在戒毒所里考出了职业资格证书,请问你们需要我这个工种吗?大概一个月多少钱?”穿着湖绿色棉衣的黄某来到一家保洁公司的展台询问着。

“我们确实需要水电工,只要保证工作认真、踏实,报酬在同行业中还是比较可观的。”保洁公司的工作人员回答。当询问得到了确切的答案,黄某心中的乌云悄然而散。

这是发生在上海市高境戒毒所“就业,我们共同努力”就业推介会上的一幕。不同于其他的推介会,高境戒毒所的这场推介会只针对戒毒人员,且已连续举办三届。

50余名戒毒人员现场达成录用意向

《禁毒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戒毒人员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不受歧视。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当在入学、就业、享受社会保障等方面对戒毒人员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戒毒人员歧视与偏见仍然客观存在。戒毒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能力偏低,也导致了其就业困难重重。据了解,高境戒毒所举办就业推介会正是为了帮助戒毒人员谋生就业,顺利融入社会。

其实,这样的就业推介会高境戒毒所已经举办三年了。2016年,高境戒毒所举行“就业,用行动感恩社会”第一届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10家爱心企业入所招聘面试,设项目经理、门店店长、业务主管、销售、保洁等就业岗位20余个。63名戒毒人员当场与企业达成初步录用意向。

2017年该所又聚焦“创业”主题,举办“自律,戒毒能行;自强,创业同行”第二届戒毒人员就业推介会。5家社会企业与市禁毒志愿者协会、浦东新区就业促进中心、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3家社会机构和团体与戒毒人员讲解和分享茶商微店、单品创业的政策经验和成功范例,互动交流,答疑解惑,扶持创业。119名戒毒人员当场与爱心企业、就业促进中心或创业成功人士签订《创业帮扶意向书》。

在本次推介会现场,记者看到,来自企业管理、装饰设计、社会服务等行业的8家单位,带来保洁、仓管、客服代表、空调维修、软件测试等多个就业岗位。除了岗位招聘,两家培训机构还为戒毒人员提供了茶叶品鉴、茶艺、西点制作、物业管理水电维修的职业技能体验机会。宝山、杨浦、虹口和静安四区就业促进中心的工作人员和上海瑞金洲际酒店的资深注册培训师则为戒毒人员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让戒毒人员了解社会就业形势、政策,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出所后谋生就业能“找到门、走对路”。

据了解,本场推介会有120名戒毒人员参加,50余名戒毒人员在推介会现场与企业达成了初步录用意向。

将就业教育融入戒毒康复全过程

戒毒人员最终还是要回归社会的,无论是生活所需,还是个人价值的体现,就业都是一个人恢复正常社会功能的一种表现,是人们进行正常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此,高境戒毒所在约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内不仅帮助戒毒人员完成生理、心理脱毒,并且努力将就业、创业工作的力量、资源、措施贯穿戒毒人员入所出所全过程,注重就业、创业帮扶工作对戒毒人员教育戒治质量提高、巩固脱毒成效的重要作用。同时,持续加强戒毒人员劳动技能培训、就业能力培育、创业观念培养、就业意愿培树等工作,为戒毒人员出所后重新融入社会,自食其力,更好地自我发展铺就新生之路。

根据介绍,在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期,高境戒毒所就把《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课程纳入戒毒人员教育课程体系中,引导戒毒人员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掌握就业所需的基本素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在此基础上,该所与上海中亚饮食服务培训中心、上海新仙霞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资深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既符合戒毒人员特点又符合社会就业形势需要的职业培训项目。同时,与培训学校充分沟通,选派资深教师授课,拟定详细教学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戒毒人员实操训练和模拟考试。

2018年,高境戒毒所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需要,新开展物业管理、茶艺师职业技术培训项目,帮助戒毒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而即将出所的戒毒人员最想了解的莫过于“饭碗”问题。对此,高境戒毒所通过征订杂志报纸,为临出所戒毒人员发放《就业一本通》,组织戒毒人员开展帮扶就业政策宣传活动,传递就业创业信息资源,通过就业政策解读、最新报刊文献阅览等方式,使广大戒毒人员更直观了解发展新形势、新变化,获得就业信息,促进思维转变,为应对出所后新生活做好准备。此外,高境戒毒所每季度都会邀请宝山、杨浦两区就业促进中心工作人员来所授课,为即将回归社会的戒毒人员作做就业、创业咨询服务讲座,解读就业帮扶相关政策,为出所后谋生就业提供方向。

高境戒毒所民警坦言,就业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它满足了一个人维持生计的基本需要。戒毒人员长期无业也必将导致其生活陷入窘境,甚至迫使其再次走上违法的道路。将戒毒人员由“违法者”教育转化成为能够融入社会、为社会带来正能量的有用之人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需要极大的努力与付出,也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解决毒品问题更是社会性工程,不是单单靠一个部门、一个机构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靠全社会的力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