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关系”可上不了大学

法官教你应对层出不穷的高招诈骗手段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1月15日

资料图片

  春季高考刚结束,很多毕业生家长已经开始提前着手孩子的高招事宜。本期专家坐堂就以北京市近五年来此类犯罪情况为例,法官结合具体案例,教考生和家长应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

“办不成退钱,余款办成后付”

据介绍,高招诈骗行为的核心就在于虚构自己有替他人办理入学的能力。骗子们往往借助伪造的身份,使被害人误以为其有能力帮助入学,并许下“办不成退钱、余款办成后付”的虚假承诺。事后,则会以“风声紧”“已办成等手续”等借口一再拖延,甚至拒接电话,还有的进行二次行骗后拒绝还款。

在葛某虚构身份诈骗一案中,他假称自己是军分区后勤部部长、大校军衔。张某外甥高考成绩不理想,葛某于是承诺以42万元的价格帮助其入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并收受了20万元定金,约定余款拿到通知书后缴纳,办理不成退款。可直到学校开学,事情也没有办妥,张某要求退款。此

时,葛某假称快要办妥,并施以安排考生到医院体检、参观军事基地等缓兵之计。当张某再次要求退款时,葛某称无法办理军校入学,但补22万元可以办理入读北大。葛某收到22万元后出具收条写明“办不妥10月10日以前退清全款”,后事情未办成,钱款未退赔。葛某以同样手段诈骗他人20万元,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法官说法>>>

几乎所有案件中罪犯均书面承诺办不成退款,但在被害人要求退款时会以风声紧、已办成等手续的方式拖延或者不接电话甚至二次行骗拒绝还款,因此不能因承诺退款、事成交尾款而轻信。

辅导学校收取高额“关系费”

因儿子是美术特长生,张某想托人在校考中找找关系,遂联系到在北京办培训班的杨某。杨某称自己有关系,可以包办中国传媒大学比赛前三名,以此收取15万元定金并签订培训费协议。

后考生没有通过初赛,杨某解释称风声紧,可以继续运作北京工业大学;考试后不行,杨某称可以继续操作中央民族大学,保证在校考中取得前50名,但要继续交15万元。张某交钱后其子在考试中未取得名次,杨某拒绝退款,后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法官说法>>>

市面上部分辅导学校收取远超市价的高额辅导费用,并明示或暗示家长为跑关系费用,用领导自有名额等名目收受钱款,此种即为骗局。

谎称费用直接交到学校

谢某因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通过关系找到刘某为其办理北京大学入学事宜。刘某表示通过第三方途径交纳48.5万元给北大,就可以去北大汇丰商学院,享统一招生的待遇。

交钱后直到学校开始军训,谢某都没有收到通知书,刘某答复说有变故,不用参加军训直接入学。9月中旬,刘某在北大附近宾馆将北京大学人力资源管理高级研修班的录取通知书交给谢某,并称实际入读的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通知书是学校怕影响不好做的幌子。谢某在刘某陪同下到北大国际交流中心向工作人员交纳学费等5.2万元,后发现就读的是短期培训班遂退学。刘某拒绝退钱,后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法官说法>>>

学历教育学生须通过高考招录,高校无法仅收钱办理入学。目前确有高校联合社会力量合作办理港澳台侨胞班、短期培训班、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家长可直接向学校核实具体性质,不要因在学校内或周边而盲目轻信。

“顺利”入读 毕业方知被骗

王父通过关系找到自称是中国政法大学老师的刘某,协商以30万元价格办理统招生入读。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刘某告知王某先以插班生的身份入学,给其一张课表让其上课,并以校内宿舍紧张为由安排校外宿舍。刘某为王某办理了学生证,被学校保安以有问题为由没收;期末时王某无法参加考试,刘某告知其成绩可以人为操作;王某发现学校内网上没有其信息,刘某说学校查得严,毕业的时候会办好。王某毕业时刘某给其毕业证、学位证、三方协议、报到证,但其参加工作后单位无法在教育部网站上查找到毕业证书编号。王某知道被骗后报警。刘某等人通过类似手段共实施诈骗9起,犯罪金额220万元,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法官说法>>>

虚假入学是近年来开始成形的作案手法,罪犯通过伪造录取通知书、安排学校附近入住、旁听学校课程、山寨军训、虚假学生证、就餐卡等造成录取假象。

该种手法格外严重处在于,为取信或捆绑被害人,罪犯会授意被害人不参加高考、放弃填报志愿或背离分数报考、虚假就读,造成财产损失的同时,会对考生求学造成不可逆的障碍。

办了好多年,办成好几个

李某偶然认识了潘某,潘某称一直在做教育生意,有门路办理花钱上军校,多年来已经办成多起。后按照潘某指示,李某对外称济南军区预备役招生并在湖南国防科技大学进行培训,其可以办理预备役委托生,享受国防生待遇,并收取被害人35万元。

后被害人填写相应书面协议及征兵表格,面试合格后参与集训;入学后被害人发觉学校不正规,经询问现不存在预备役招生,国防科技大学亦不招收委托生。以此手法潘某另行作案两起,骗取88万元,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法官说法>>>

罪犯常在事前即声称自己有能力、办成过,一方面经中间人转托后被害人无法核实罪犯言辞真实性,中间人为牟利往往夸大说辞;另一方面所谓已办成、能量大可能指代其他犯罪事实,犯罪团伙成员间亦会相互掩饰并做虚假证明。

手握自主招生名额 享受“低分录取”

老罗自称是北京某高校老师,手中握有多所知名院校的自主招生名额。一些学生家长找到他,希望其帮助孩子走重点大学的自主招生途径,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并可以低分录取。老罗则以赞助费、活动经费等名义收取每人25万余元。

高考结束后,找老罗“办事”的毕业生并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老罗以孩子分数不够为由,谎称开学后才能办理入学手续,后又称要参加统一军训后才能入学。后家长到学校查询,发现并无孩子的入学记录,才发现被骗。归案后,老罗承认其并无所谓自主招生名额,最终因诈骗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法官说法>>>

自主招生需要由考生提出申请,所在学校提供推荐材料,并由高校单独组织考核。自主招生名单会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不得突破招生计划录取。所谓“额外自主招生名额”都是骗局。

虚假高招链接 盗刷存款

李女士的孩子是应届高考生。某天,她收到一条短信,称点开链接可以查看孩子的体检报告。因孩子姓名和自己的手机号都正确,她以为是学校发送的短信,于是点击了链接,但链接连续三次都未点开。接着,一个号码连续拨打李女士的手机,几分钟后她就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其银行卡内的钱不翼而飞。法官说法>>>

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发送查询分数、查看体检报告的短信,并附网站链接,一旦点开链接,手机就会被木马病毒攻击。骗子获取关联银行卡的信息后,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直接将银行卡内的钱款划走。有些网站则诱导考生和家长输入个人信息从而为下一步诈骗提供便利。

法官提示,不要轻易点开手机中来源不明的网站链接,在未核实网站真伪的情况下,不要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个人信息,更不要填写银行卡号、密码以及来源不明的验证码,收到与录取相关的信息应第一时间与学校核实。

此外,犯罪分子还会采取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取学杂费、贩卖高考试题答案、冒充军校招生、谎称可以改分数、招生“补录”等幌子行骗。考生和家长务必擦亮双眼,远离高招诈骗陷阱。

培训“免试入学”专攻落榜考生

小朱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听说某公司有落榜考生培训班,培训后可像其他同届考生一样正常进入大学。小朱立即让家人联系该公司。负责人称只要在北京某大学培训一学期后,即可进入国家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上学、享受普通高考学生同等待遇。

小朱缴纳了6万元的培训费后收到了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地来到北京某大学参加开学典礼,这才发现他参加的是成人高考培训,小朱随后报警。被告人交代,其虽与高等院校签订了合同,但并未按合同约定招生,而是打着考前培训的幌子,向家长承诺交钱就能享受与普通高考同样的文凭待遇。经查,该被告人诈骗金额达46万元,最终因合同诈骗罪获刑9年6个月。

法官说法>>>

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并达到相应的分数线,不存在经过培训无需参加高考即可上“一本”的特例。骗子利用考生及家长心理,故意混淆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远程网络教育。

考生及家长应通过官方途径核实院校的真实情况,了解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可以实地去进行考察、咨询,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本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正规渠道查询录取信息,或登录报考学校查询学校的新生录取名单,切莫轻信口头承诺。

(综合自人民法院报、北京晨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