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即将发布

形成不良医疗机构和执业人员退出机制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1月16日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本市将发布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形成不良医疗机构和不良执业人员的退出机制。昨天,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通报“健康服务业50条”的实施进展情况,全面介绍了“健康服务业50条”中上海已经落地的项目、今年将要完成的项目以及即将启动的项目。

去年7月23日,上海发布“健康服务业50条”,聚焦健康服务业品牌建设、营商环境建设、园区建设等重点任务。邬惊雷表示,针对健康服务50条中关于放宽社会办医规划限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医疗技术管理等要求,已经启动了相关政策细则制定工作。目前上海全科诊所审批备案管理办法已发布,护士区域注册管理、互联网诊疗服务管理实施方案、社会办医疗机构执业审批管理等一批政策,已在征求意见过程中,预计今年初,这些政策将陆续出台。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的过程中,卫生部门推进新修订的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和新制定的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的实施,将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与执业许可校验、医保支付、等级评审、医师考核、职称晋升等挂钩,形成不良医疗机构和不良执业人员的退出机制。据透露,目前,医疗机构和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修订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将发布实施。此外,市卫健委将和市统计局一起启动健康产业统计工作,为健康产业政策制定提供支持。预计今年10月份,上海将首次发布健康服务业统计公报。

据邬惊雷介绍,最近,上海已有3家高水平社会办医疗机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嘉会国际医院和德达医院)纳入医保结算。今后,医保病人在这3家医疗机构就医,医保费用由医保基金予以结算,剩余部分由病人自己承担或由商业健康保险结算。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办医发展,上海开展社会办医的星级评选,截至2018年底,全市社会办医疗机构2539家。通过第三方评价,全市评选出62家星级品牌社会办医机构,“希望通过星级评选,促进社会办医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邬惊雷指出。

据悉,今年还将建立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协作机制,共同打造长三角健康服务业品牌。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