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及完善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1月21日

  【内容摘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占据总人口数的半壁江山,目前,老龄化问题严重,加之收入水平、医疗水平低下,使得农村医疗问题更为突出。如此情形之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称“新农合”)的需求显得愈发强烈。笔者经过实地调研,深入上海、江苏以及安徽三地农村,了解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情况,并寻求完善路径。

【关键词】新农合  沪苏皖  管理经验  完善

□丁庭威

所谓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简言之,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基于保障制度的差异性考量,笔者选取沪苏皖三地农村进行调研,三地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进程各不相同。调研地分别是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南杨村、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尚礼社区、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驻马村以及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丹北镇。通过了解这三个不同阶段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覆盖情况和满意度,可以对全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一体化和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制度设计的参考模式。

一、沪苏皖新农合制度的优秀管理经验

(一)参保流程便捷,筹资标准低

农村居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新农合,按年度缴纳合作医疗经费,简化参保费用缴纳流程。调研所在地的沪苏皖三地农村居民都以家庭为单位,一年一交费完成参保,简便的参保方式使得当地基本实现人人参保的目标,普遍达到了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百分之百。新农合的筹资标准较低,几乎无资金门槛。目前,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约为年人均180元,经济发达地区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相应提高缴费标准,也鼓励有条件的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予适当扶持。

(二)大病统筹多样化,辅以商业保险

就安徽调研的农村而言,大部分是比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医疗补助的标准,个人缴纳180元一年,县级补助52元,省级补助156元,中央补助282元,总共资金为670元,大病医疗仍由县一级进行统筹,存在着统筹层级不高,基金池难以满足当地大病就医需求的问题。因此,安徽针对50周岁以上的老人推行带有政府性质的商业合作医疗辅助的政策,即政府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选取合作的商业保险,采取“政府补助+个人每年缴纳50元”的形式自愿参保,以专项解决大病高发人群的大病救助问题。丹阳也同样采取了与商业保险合作,以公益性质的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的方式来应对大病基金短缺的问题。

(三)细化分级诊疗制度,特色制度健全

新农合主要补助参合农民的大额医疗费或住院医疗费。其中,住院费的支付水平大约为35%。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各市县确定支付范围、支付标准和额度。鼓励参合农民充分利用乡镇以下医疗机构的服务。新农合现由卫生行政部门所属的“农合办”管理资金的筹集和支付。小额门诊给予村民在村卫生所看病的便利,减少小病到县上的麻烦同时,也减轻了县市医院的压力。按门诊可补偿费用的50%给予补偿,以户为单位,全年最高补偿额仍为户参合人数乘以30元,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使用,单次补偿额封顶20元。五保户每人每年最高补偿额为100元,按门诊可补偿费用100%给予补偿。在沪苏皖三地,基本都实现了实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与小额医疗费用补助结合的办法。

二、新农合制度完善的建议

(一)完善异地结算,提高结算效率

各地在不断推进异地结算,想要实现及时结报,但各地所签订的“协议医院”数量确实很有限,且由于异地结算门槛费用问题,报销比例并不高。异地结算效果不佳。所以,当下须尽快畅通支付渠道,加快推进异地结算步伐,增加各地“协议医院”数量,合理调控异地结算的报销比例以最大程度方便农民结算。同时应加快推进实现全国一卡通的步伐,方便农民缴费也方便报销。

(二)深化风险意识,明确理赔标准

目前,村民对投保新农合的风险意识不够,并且对理赔标准较不清晰。首先,在宣传时,村干部等工作人员应当深入村民家中,全面介绍新农合制度设计的初衷,根据村民文化水平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为他们解读文件政策,从根本上解决村民风险意识不够的问题。其次,就理赔标准而言,新农合部门应当对本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了解具体的理赔标准,之后将信息准确传达给村民,村民知悉具体理赔标准后,报销时便可提高效率,增加村民的获得感,也可增加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满意度,同时也会减少新农合制度在贯彻实施中的难度。

(三)加强医药监管,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村民对医患信息了解不足,医药监管不力,同时农村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也较不完善。

首先,要重点解决供方诱导突出的问题,让村民了解更多的医患信息,可制定新农合基本药品和诊疗目录,严格规定目录外药品和诊疗费用占总医药费用的比例,且实行病人审核签字的制度,以增强病人的知情权。同时,加强监管,对医生乱开药、开贵药的行为进行惩罚,减少甚至杜绝供方诱导突出的问题。

其次,针对乡村乃至于县卫生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根据各地财政情况,每个乡镇至少办好一所公立医院,做到村里的卫生所能解决村民最基本的医疗需求。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