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王川
异地执行成本高、效率低问题怎么破?环境公益诉讼如何跨区域联动?公交线路如何优化调整?昨天中午12时许,市委党校海华教学楼内人头攒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现场咨询活动正在这里举行。35家委办局负责人现场“摆摊”,委员们带着问题走向不同“摊位”,或咨询或建议。
记者从现场获悉,围绕包括“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内“三大任务”的司法需求,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或将出台相关指导意见,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此外,市交通委透露,本市将进一步推广71路中运量模式。
关注长三角司法联动
将签订可操作性《备忘录》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无疑是今年两会的热词之一。
记者来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摊位”时,市政协委员裘索正在询问关于异地执行的问题。今年,她递交的提案也与之相关。
裘索说,目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到了全面深化的阶段,现有的司法协作交流机制已无法满足全方位融合发展的需要。如何推进法院司法一体化就是其中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比如异地执行,还是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执行法官没有办法准确快速找到当地相关部门获取协助,不得不做许多额外的调查工作。”裘索现场提问,“未来在这个方面,法院有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或举措?建议是不是可以加大跨省执行的协作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委托执行手续,成立专门小组,构建监督机制?”
“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正在努力。”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盛勇强回复表示,服务保障“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一直是上海法院的重点工作之一。2018年11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十届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司法协作工作会议上,上海高院与江苏、浙江、安徽高院签署《关于全面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法院司法协作交流工作的协议》。“里面涉及8个方面26项合作机制,其中就包括你说的异地执行协作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在协议基础上,签订更加详细可操作的《备忘录》。”盛勇强同时透露,围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司法需求,上海高院还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出台相关具体意见,为实现更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裘索还来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摊位”询问:“就水污染、食品药品等跨区域民生问题,检察机关在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有何可为?”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龚培华介绍,目前上海正在试水长三角区域跨行政区划公益诉讼工作。“我们与江苏、浙江、安徽会签了建立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机制的相关意见,并设立了‘长三角区域检察协作办公室’。”
“公益诉讼领域专业性强,是否要引进‘外脑’?去年提起多少起公益诉讼?”裘索追问。龚培华表示,2018年,上海检察机关共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15件。上海检察机关已聘用23名环保、食药等专业领域的专家作为公益诉讼特约检察官助理。“未来,我们还将加大力度,探索标准之诉、制度之诉”。
将推广71路中运量模式周边线网转为“短驳”功能
年年关注交通问题的游闽键委员今年依然直奔市交通委“摊头”。
“我有两个公交方面的问题需要提问。”刚一坐下,游闽键就开门见山抛出问题,“一个是公交线路优化调整问题,第二个是公交司机的待遇问题。”
游闽键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新开的公交线路越来越多,却很少精简调整老的线路,致使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前期政协调研时也发现,有些线路上的乘客确实已很少,如果继续保持原有的老线路,这本身也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交通行政部门是否可以根据大数据进行统筹协调,精简公交线路?
对此,市交通委副主任杨晓溪回应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上海的公交线路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最早的700多条公交线路,增长至现在的1500多条。目前,交通主管部门已经注意到线网繁多的问题,而且从前年开始着手优化调整。其间,除了听取各方意见,精简了部分公交线路以外,本市还采取了建设骨干交通线路的做法,如71路中运量线路模式,今后还将进一步推广,而骨干线路周边的线网功能则逐步转向“短驳”作用。
对于游闽键委员提及的本市公交司机人数少、待遇低、加班多等问题,杨晓溪作出回应。杨晓溪坦言,本市目前确实存在公交车司机结构性不足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在进行调研解决中,如为吸引浦东南汇的司机到浦西开车,本市正在研究在浦西建设司机集体宿舍等。
对于公交司机的待遇问题,杨晓溪表示,本市近几年已经做了许多努力,司机的年收入从早期的六七万元,涨到了目前的十一二万元,而这个数字今年可能还会进一步提升。今后,本市还将通过多种形式来逐步完善公交司机的待遇保障机制。
记者从大会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此次现场咨询活动共接待委员咨询246人次,当场处理委员口头提出问题151个。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