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一把C级锁,锁住小区零发案

普陀区28个“小微精特”项目,让社区平安看得见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02日

人体活动探测传感器

智能门禁系统

手机APP“智联普陀”

门体状态探测传感器

防盗挂钩

社区民警朱亮向居民傅老伯介绍C级防盗锁的好处 本版摄影记者 王川

  □法治报记者  王川

一个年发生20余起盗窃案的小区却骤然变为“0”案发;独居老人摔倒几天,却无人知晓的情况在一些小区中从未发生过;小区火灾隐患从厨房到非机动车库大大减少……日前,记者实地走访了普陀区多个街镇小区,探访安全背后的秘密。没想到能取得这样的成效,竟与一些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物件”有着“大关联”。

防盗

C级锁和挂钩让小区实现零发案

日前,记者来到普陀区长征镇吉镇路450弄,这个小区只有近700户居民,户数不多,却盗窃案频发,居民深受其扰。

“有时候被盗不可怕,毕竟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件,怕的是一觉醒来看到房里多了个陌生人。”家住小区某栋二楼的傅老伯说。傅老伯家之前就曾遭过贼,谈起这段经历,仍心有余悸。

去年的一天凌晨,睡梦中,傅老伯隐约听到客厅外门锁有响动,大着胆子喊了一声:“谁?”门锁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一串急促的脚步声快速远去。

傅老伯与家人赶紧起床开灯查看,发现门锁被破坏打开,窃贼只差“登堂入室”了,幸好被傅老伯的喊声惊退。再看门外有一整套开锁工具。社区民警朱亮看过后告诉傅老伯,如果是一个老手,普通锁具根本抵挡不了几秒钟。傅老伯家的门锁就是“普通锁”。

傅老伯告诉记者,他是2002年搬到此处的,用的是A级锁,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锁具已是新型锁了,防盗不成问题。但是近20年过去了,这样的锁早已过时,在防盗方面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此时,普陀区正在各街镇推广新型防盗锁——C级锁,虽然有政府补贴安装,但居民仍要承担部分费用,也有居民觉得换锁麻烦,所以并不积极。出了这次撬锁事件,傅老伯立即响应号召更换了新型防盗锁。

为了让家更安全,傅老伯除了给大门装上了防盗锁链,几个外窗也装上了镇综治办推广的防盗挂钩。

其实所谓的防盗锁链和防盗挂钩原理很简单,挂上后,门和窗都只能从外面打开一个小缝隙,即便破坏了门锁和窗锁,也进不了房间。据了解,这种防盗措施,是从酒店房间防盗学习而来,成本小见效快。

自从傅老伯家更换了C级锁和加装了防盗锁链等小物件后,再也没遇到过窃贼,每天晚上都可以睡个安心觉。

长征镇综治办副主任蒋慧勇告诉记者,自从长征镇推广C级锁和防盗锁链等小物件以来,辖区内治安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以建德花园百合苑小区为例,2017年时,该小区共发生入室和攀爬盗窃案20余起,2018年小区推广了C级锁和防盗挂钩,并实现了低层居住户全覆盖,结果2018年全年该小区未发生一起盗窃案,居民的安全感大大提升。

防火

小小定时器让厨房远离火患

普陀区万里街道香泉苑是一个老年人众多的小区,几年前,小区曾发生过一起火灾险情,老人做饭时忘了时间,导致厨房冒烟,险些引发火灾。

痛定思痛,香泉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姚锦梁决定在预防火灾上做了尝试。“那次险情是老人忘记做饭时间才引发的,我们就在想,怎样可以方便地让老人记住时间。”姚锦梁说,一个厨房定时器很快进入了居委会的视线,“该物件虽然很小,也不起眼,但是却很实用。做饭时,根据刻度时间,转上一圈,并放在身上,一到时间就可以提醒老人去厨房看看了。”

时近中午,香泉苑居民家中飘出一阵阵饭香。在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某栋二楼一户住户家中,这里住着94岁的沈老先生和老伴二人。他们平时都是自己做饭,有时候也会因忘记时间,出现锅内干烧冒烟的情况。而有了这个定时器后,这样的状况再也没有出现过。

说到防火,香泉苑小区所做的可并非只有一个“定时器”。目前,小区内的非机动车库都经过了全面智能改造,不仅有智能喷淋装置,还有智能充电器。姚锦梁告诉记者,以前车库内都要有人专门把守,既防火又防盗,现在经过智能化改造后,居民停车必须要经过刷卡才能进入,防护人员也从车库中退了出来。现在的车库,已经没有私拉电线充电的情况存在了,不仅干净整洁,关键是安全系数大大提升。

护老

安防“四件套”,老人意外及时知

与长征镇升级物件、技术防盗不同,真如镇街道结合建设中的“智慧普陀”,向智能化要平安治理成效。

在清涧新村第四居民区,记者看到,许多楼栋前都安装了可视化电子屏。据该社区党总书记徐玮达介绍,这个电子屏就是真如镇街道正在推广的智能门禁系统。通过门禁系统,居民可以实现电话开门、房号开门、人脸识别开门、刷卡开门和手机APP开门等多种方式,在方便居民的同时,起到了强大的安防作用。

清四居民区是一个老年人居多的老旧小区,治安防范设施相对薄弱,盗窃、传销、张贴小广告等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真如镇街道推出一款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实现楼栋出入人员验证管控,实现了人、房信息的动态管理,由于系统具有电子记录功能,可以做到预防和追查,大大增加了案件破案线索。

据悉,目前该智能门禁系统已在清四居民区、真西五绿洲公寓小区等进行了调试推广,下一步还将覆盖真如街道更多的居民小区。

除了智能门禁系统外,清四居民区还在辖区内推广了另外一批“小物件”,这些小物件针对的是独居老人。清四居民区的龚阿姨已经84岁高龄,平时一个人居住。为了及时掌握独居老人的生活状况,阻断意外的发生。清四居委会在龚阿姨家中安装了包括火灾烟雾探测传感器、可燃气体探测传感器、人体活动探测传感器、门体状态探测传感器在内的四个传感器,又称老人安防“四件套”。

徐玮达告诉记者,这“四件套”都与社区居委工作人员的手机APP“智联普陀”相关联,一旦传感器探测到老人家中出现非正常状况,APP就会发出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根据手机提示,能够立即锁定问题,并立即上门查看。

“自从四个传感器安装以来,居委已收到过多次‘警报’提醒,最常见的是门体状态探测报警。”徐玮达说,“一些老人出门或睡觉时会忘记关门,留下失窃隐患,传感器监测到老人房门一段时间未关闭,就会发出提示。志愿者即便是凌晨时分收到警报,也会上门查看。”

值得一提的是“人体活动探测传感器”,该装置一般装在老人经常途经的地方,如果老人一段时间内没经过,或者突发摔倒,该探测器就会分析老人可能突发了意外状况,进而向“智联普陀”APP发出提醒。

“小微精特”增至28个项目 全区盗窃案下降近四成

早在2016年底,普陀区就聚焦居民小区入民宅盗窃、盗“三车”等侵财类案件的预防,在全区启动“小微精特”项目建设。去年,普陀区综治委持续推动“投入小、见效快、反响好、评价高、居民满意”的系列平安建设“小微精特”项目建设,并引导各街镇按照“政府倡导、居民自愿、自筹资金、适当奖补”的原则,开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实践探索。

据统计,2018年全年,普陀区各街镇共实施2018年度“小微精特”项目28个,投资610余万元,均用于居民小区物防技防设施的改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去年底,普陀区共接报入室盗窃1400余起,同比下降36.1%,其中入民宅盗窃案下降近三成。普陀区综治部门表示,今年普陀区还将继续在“小微精特”项目上下功夫,做实做细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工作。

社会治理创新基层样本

上海市委政法委  上海法治报社 联合主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