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法治报通讯员 吕亚南
2016年,某“高科技建材”公司在全国多家卫视投放广告招募代理商,获得雷某等商人的信赖。雷某与对方签订了150万元的代理合同并付款。然而直到送货上门安装时,才让雷某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场骗局。
嫌疑人汤某、池某、孙某等6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被害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已触犯刑法,涉嫌合同诈骗罪。经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奉贤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汤某有期徒刑5年,包括池某在内的其余5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看电视广告就动了心
2016年5月,雷某在电视上看到了弈环公司“法格莱”5D纳米有氧科技石材、全屋多维整体饰材的广告,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招募代理商,并对代理商许诺低廉的进货价格、免费配送一定价格的产品、免费设计装修样板房、进货累计一定数额后返还代理费等优惠条件。
雷某看到广告后动心了,他发现弈环公司的广告在好几家地方卫视轮番播放,网络上也能查到他们公司的产品,“广告投放渠道那么多,投放渠道又那么正规,这家公司的产品肯定非常不错了!”雷某后来回忆道。
实地考察付150万代理费
雷某通过广告商的电话联系了弈环公司咨询相关情况,接着上海弈环公司的业务员打电话邀请雷某来上海实地考察。“一位姓孙的经理接待了我,一位姓池的经理和我洽谈,他们给我看了他们公司的宣传广告和板材样品间,并称弈环公司是上市公司,在四川、山东都有工厂,上海也有两家工厂。”
雷某称,他看到的板材样品间装修标准非常高,样品间里的产品也真跟广告中的一样,“我这个外行人当时就觉得不虚此行了”。
池某向雷某推销做湖南省的代理,代理费要150万元,并称签署了代理合同就免费赠送加盟费、品牌费、管理费、技术培训费、广告费等,还会安排公司的技术人员上门帮忙装修门面和样品店,赠送价值90万元的“法格莱”板材。池某说:“我们公司板材的价格是29-100多元不等,你通过拿货平台订购的话,价格比市场价便宜。”
听了这么多介绍,雷某要求参观工厂,池某表示自己家工厂都是商业机密,不能随便参观,只有交了保证金也就是部分代理费才能参观。本来就动心了的雷某听到这么多优惠,当天就签了合同,刷卡先支付了20万元的代理费。
签好合同后,池某带雷某去位于奉贤区的工厂参观,工厂里堆了一些“法格莱”板材样品,但是却没有一个工人在车间生产,池某表示“这是因为礼拜天工人在休息”。
到手产品偷梁换柱
回到湖南后的雷某,将剩下的130万元代理费汇款给了弈环公司。没想到,弈环公司只派了一个师傅来,还只会装修吊顶。
2016年6、7月份,公司陆陆续续发过来一些板材,但是这些板材根本不是雷某想要的类型,跟他在上海看到的板材样品间里的产品根本不一样,板材的质量非常差,有些板材在搬运过程中就断了。
“价格这么高,这生意根本没法做,根本没有市场竞争力”,雷某付了150万元的代理费,实际上拿到的货市值10万元都不到。
雷某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就联系了一些相同遭遇的代理商起诉了。
一场精心编排的骗局
经查,弈环公司先是通过广告吸引代理商,等代理商打电话咨询后,就会诚意邀请代理商来上海参观他们事先准备好的板材样品间。待代理商心动后,就以各种优惠政策忽悠代理商缴纳代理费,收到代理费后,消极怠工,采用拖延战术拖垮代理商,继而骗取代理商的代理费。
事实上,弈环公司根本没有自己的工厂,他们发给代理商的板材是承包给第三方工厂生产的,然后弈环公司再贴上“法格莱”的品牌商标。
“法格莱”根本不是注册商标,广告中展示的相关荣誉证书也是公司负责人花钱在网上买的。而他们所公司承诺的“一切免费产品和免费服务”都是在代理费中扣除的。
他们公司招聘业务经理,并对业务经理进行话术培训。整个公司的盈利方式就是靠骗代理商的代理费,连员工的工资也是靠代理费发放。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采取化名的方式跟代理商联系,代理商直到发现自己被骗了都不知道当初跟自己联系的业务员真实姓名。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