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本报讯 昨天,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首发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他披露,“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计划于今年5月正式推出,为老年人和市民提供开放、透明、丰富、便捷、智能的信息化服务,如身边的“医养结合”、养老床位等。此外,近期本市计划在市级层面出台“社区嵌入式养老工作指引”,为街镇提供完整、可参照的社区养老服务模板,包括广大老年人关心的社区助餐、认知障碍老人照护等服务。
据介绍,市民政局2016年牵头建设了“综合为老服务平台”,目前已改造升级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智能养老顾问”是该平台建设的重点和亮点,运用大数据和智能化推荐等技术,能让老年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等,利用平台的自主查询、智能向导服务等功能,获取各种服务建议。
此外,市政府已连续22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到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712家养老机构、14.7万张床位,初步缓解了“一床难求”的情况,今年还将再建设养老床位7000张,而有了“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这些信息都将变得开放而透明。
“通过我们的努力,希望未来广大市民寻找养老服务,能够像上大众点评找餐馆、淘宝购物一样方便。”朱勤皓说。他表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是个开放、透明的平台。开放,是因为平台同时欢迎其它政府部门发布服务资源、服务信息(比如“医养结合”等);透明,是因为平台已经考虑公布全市所有养老床位的信息,无论是公办、公建民营,还是民建民营,所有人都可以在这个平台查询到自家附近、乃至全市所有养老机构的床位信息。“届时,我们还将动态调整、及时更新,今年力争一个月更新一次,确保信息准确。通过这样一个公开平台,既方便市民寻找养老床位,又确保养老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朱勤皓说。
对于老年人助餐问题,朱勤皓表示,到2022年,全市助餐服务场所和服务对象将实现“双翻番”,即服务场所由800个增至1600个;服务对象由日均8万人增至16万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