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宇明
世间的真理并不都是呈示在教科书里,有时也体现在老百姓的口头上,比如老家人常说的“贪吃的猫喂不熟”,就很耐咀嚼。
一般的猫自然是可以喂熟的,小时候我家养了只小黑猫,白天跟我们形影不离,我们坐在地坪里,它就坐在我们脚边;我们吃饭,它就在离饭桌一两米的地方呆着,从不乱叫,也不抢食,我们给它一块鱼骨头什么的,它就开开心心地啃着,好像是寻得了天下最好的美食。晚上呢,它兢兢业业地捉老鼠,从不懈怠。
但也有一种猫很奇怪,它大腹便便,毛色油光发亮,小眼睛灵活得如溜溜球,却只是整天呆在房子里,对捉老鼠半点兴趣也没有,每天都要猪肝、青鱼等好东西侍候,主人稍有怠慢,它就气呼呼地跑到别家去了,大有“道不同者不足与谋”之势。这样的猫与其说是猫,不如说是个活祖宗。乡人所谓“喂不熟”的猫指的就是这一类。
从自然形态来说,人与猫相距甚远,人长得一米好几,猫再高不过四五十厘米,人能用语言表达感情,猫只会叫春;但从欲望这方面来说,人与猫又高度相似。有的人能够抑制自我的欲望,见名利不乱神,见美色不心痒;有的就像贪吃的猫,欲望大得无边,结果在追逐欲望的过程中摔得遍地鳞伤,少数的连生命都送掉了。
明代臣宦魏忠贤正当红的时候,一些官员为了升迁,做死地拍他马屁。浙江巡抚潘汝祯提议给他建生祠,一时间,全国建起了92座生祠,拆掉民房2000多间;冯铨是万历年间的进士,因为拜魏忠贤做干爹,一路青云直上,以礼部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内阁,不久即晋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保。潘汝祯和冯铨都是读书人,有关礼义廉耻的名言警句背得滚瓜烂熟,他们只是无法战胜“贪吃”的嘴,已经当了大官,还想把官做得更大。
历史演进了几千年,可是某些人的德性并没有多少改变,河南省委原常委、洛阳市委原书记陈雪枫就是一个例子。湖北省荆州市中院审理查明:2000年至2015年,陈雪枫利用担任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省副省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煤矿机械销售、煤炭经营、工程承揽、职务晋升等事项上谋取利益,直接或通过特定关系人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25亿余元。一个人做了厅级、副省级干部,正常的待遇已经很好,陈雪枫为什么还要大肆受贿,只有一句话:贪心淹没了理智。
对待贪吃的“猫”,寄希望于“猫性”改良,不能说全无作用,但作用不会太大,最可靠的是我们不要惯它,该给它的食物一定给它吃,不该它享用的,事先立个规矩、定个边界,让它知道这是高压线,不能碰、不能撞。同时,我们还要多设些“监控装置”,使自己明白哪些“猫”在偷吃、偷吃了多少。这些功夫到位了,少数“猫”硬要胆大妄为,以身试法,我们就要坚决打疼它,让它下一辈子都不敢做贪吃的梦。一只贪吃的“猫”被法律之拳打得落花流水,其他不老实的“猫”纵有贼心也无贼胆了。
猫也好,人也罢,合规、违规的背后都有着精细的利害的算计。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