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对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开展监督

将公布16个区215个街镇垃圾分类考核评分及排名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19日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专项监督启动会昨天举行。4月至9月集中调研阶段,市人大常委会将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对社会宣传动员和垃圾分类等工作实效进行测评分析。今年6月底、12月底,将在本市主要媒体公示16个区、215个街镇(管委会)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分及排名。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19年7月1日起施行。为推动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和《条例》的贯彻实施,11月份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的报告。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介绍,在去年长宁等6个区整区域覆盖的基础上,今年要在浦东等10个区全面推动垃圾分类“整区域覆盖”,力争到今年底全市70%以上居住区实现分类达标。今年6月底、12月底,将在本市主要媒体公示16个区、215个街镇(管委会)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分及排名。

据了解,上海已经完成全市居住区分类投放点改造约1万个,配置及涂装湿垃圾车781辆、干垃圾车3002辆、有害垃圾车28辆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车21辆。全面完成41座中转站分类改造,配置50只分类标识集装箱。

上海市房屋管理局在会上表示,该局对全市9024个住宅小区生活垃圾投放现状进行了全覆盖调查。调查发现,垃圾厢房改造任务艰巨:被调查小区中有6381个小区配建了生活垃圾厢房,其中3148个住宅小区还未实施生活垃圾厢房分类投放改造,占比49.3%;4817个住宅小区需要将生活垃圾驳运至小区外的垃圾收运交付点,占被调查小区总数的46.6%;1647个住宅小区设置两网融合回收箱,1240个住宅小区设置“小黄狗”等非两网融合回收箱。其中,近60%的回收箱设置未经过业主大会同意,70%左右的回收箱设置单位未与业主大会签订协议。

为推动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地,促进《条例》贯彻实施和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水平的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本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推进情况开展专项监督。

本次监督调研重点聚焦:各类主体围绕《条例》实施和生活垃圾分类有效推进所开展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的情况;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硬件设施建设情况,特别是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全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情况;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带头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区、街镇属地政府依照《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情况;与《条例》实施相配套的规划、细则、标准、政策、机制等制定情况以及市政府确定的2019年相关指标完成情况。

市人大常委会将发挥市区人大联动的优势,委托16个区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监督调研,采取明察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条例》实施和生活垃圾全程分类推进情况开展联动调研,做细做实监督调研,形成全市工作的整体推动。

据悉,在监督调研过程中,本市将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重点对垃圾分类居民参与率、湿垃圾和可回收物分出量等变化情况开展量化的测评分析,为准确评价各级政府工作实效、精准提出工作对策建议提供参考和支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