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材真实案件 直面冤假错案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19日

  《因法之名》取材于真实案例,以刑事申诉检察工作为主线,讲述了市检察院公诉处长邹雄、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长葛大杰、公安干警陈谦和与检察官邹桐、公安干警仇曙光、律师陈硕等两代法律工作者侦办、纠正一起历时17年冤错案件的故事。该剧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平反冤假错案的电视连续剧,根据真实案件改编。

《因法之名》

导演:刘海波  沈严

编剧:赵冬苓

主演:李幼斌  张丰毅  李小冉  石天琦  李岷城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首播:2019-04-14

集数:45

单集片长:45分钟

剧情简介:

电视剧讲述了许志逸的妻子被害,刑侦队副队长仇慕因救拒捕的许志逸殉职,一个错案、两代检察官的故事。该剧用曲折的故事情节反映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敢于担当勇纠冤案的决心。从艺术的角度阐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

《因法之名》源于真实案件

“法治题材”一直是影视行业中一座亟须开发的“富矿”。《因法之名》正是这样一部取材于真实案件,着眼于还原社会真相与人性的作品。

《因法之名》讲述了李幼斌扮演的部队转业的刑警葛大杰因好友在追捕嫌犯时不幸殉职牺牲,由“怒”生“错”,间接导致冤假错案的产生。然而,碍于当时司法制度的不完善,张丰毅扮演的检察官即便心怀疑问,也只得妥协现实。时隔多年后,李小冉扮演的新生代检察官邹桐与律师共同努力,多年冤案最终沉冤昭雪。

该剧将时代变迁、儿女情长交织在抽丝剥茧又惊险刺激的剧情中,情节由浅入深,全面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进步与发展。

更关注对“受害人”的影响

“情”与“法”的矛盾创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每一个人都会犯错,每一个人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赵冬苓表示,“我更关注这些人在冤假错案影响下的‘情感’与‘生活’,特别是‘受害人’一方。”

在公平正义来临之时,当沉冤昭雪之日,即便法律层面的纠错已经完成了,但对每个人良知、心灵和精神的拷问才刚刚开始。无论是因为愤怒冲昏头脑而“误判”的葛大杰、自小就被冠之以“杀人犯之子”的许子蒙,还是被关押数年又“无罪释放”的许志逸,他们都没有“错”,而人生却被彻底颠覆。这也正是赵冬苓笔下被刻画得最为生动细腻的部分,“有些伤害是永远无法被治愈的,一件冤假错案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没有“抹黑”也没有刻意“颂扬”

编剧赵冬苓从业近30年,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影视佳作,其实,赵冬苓与“法律”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作品《猎狐》《冷案》还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诸多议案无一不是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因法之名》是赵冬苓近年创作中最喜欢也是最花费心血的一部作品。

赵冬苓指出,目前市场上一些与法治题材相关的作品都缺乏“合理性”,她直言,“如果真的想要写好这类题材,必须下足工夫去研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

在创作剧本之初,为了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法律细节,赵冬苓深入司法机关学习了解内部设置和工作流程。《因法之名》中所有“罪行”与“处理”都有与之相对应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条款,“我们的法律在不断完善,剧本也会时刻跟随法条法规更新”,赵冬苓笑称,“我也算是‘半个法律人’了。”

前期深入的调研和体验也给赵冬苓带来了灵感启发,“国家的司法制度在逐渐完善。”所以在《因法之名》中,赵冬苓并没有故意“抹黑”,也没有刻意“颂扬”:“一个十足的‘恶人’或许会引发‘众人讨伐’。”但她表示希望通过真实来还原真相,“人性本善,我不想用哗众取宠的方式博得喝彩”。(来源:《北京青年报》)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