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市场的火爆导致月嫂行业良莠不齐,交一两千块钱,培训7到10天,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就可以出师接单。
天津的刘女士女儿怀孕之后就开始考虑请月嫂。刘女士的担心与顾虑主要是月嫂的专业度,是否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以及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或是否持有培训证。
但接触的月嫂多了,不少人发现,证书似乎也不那么靠谱。安徽的一位“准妈妈”马女士说,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月嫂中心及相关机构,其从业人员所持有的证书难辨真假,而且消费者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进行鉴定。
刘女士一家人找了几家家政公司,前后面试十多个月嫂,最后定下一位“金牌月嫂”,但在从事医学工作的刘女士看来,月嫂的工作能力不太令人满意。刘女士说:“月嫂掌握的专业知识不够。”比如在孩子洗澡,给孩子抚触、脐带护理等方面,刘女士认为月嫂还是不够专业。只是既然请来月嫂,自己也不好太多说,只是提醒,“这样合适吗?而月嫂有时采纳,有时不采纳。”
不同于一般的家政护理员,月嫂主要负责的是新生儿及产妇,一位合格的月嫂要能够及时处理新生儿及产妇生理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同时还要具备营养搭配、心理疏导等各方面的知识。但是,无论从“准妈妈”、从业者还是记者的调查来看,月嫂行业仍处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阶段。
培训7到10天,包学包会
网络搜索“月嫂、培训”会出现几千万个搜索结果,上海一家培训机构说:“只要你能讲普通话,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我们机构包拿证,证书全国都可以通用的。”
培训费用一千元起,几天就能出师,北京某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像母婴育婴都是7天(培训),产后修复和技能类都是13天或者7天就能学出来,这些基础的知识工作流程,7天都能掌握。”
一些培训机构还表示,学完之后直接推荐实习,就开始挣钱,“学高级母婴护理师、高级催乳师加高级营养师,公司会推荐你去月子中心和医院去实习,实习带工资,就开始挣钱了。”
当记者问及学这3个证,需要多长时间时,培训机构方表示,“一般正常一个科目是十天。”
课程五花八门,教学师资成谜
一家面向全国招生的培训机构给记者发来的课程安排显示,除母婴护理师外,该公司还提供小儿推拿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各种课程。培训机构介绍,“有月嫂、育婴师、早教、催乳、小儿推拿、产后修复等项目,学母婴课程是1080元,学育婴也是1080元,学催乳3680元,学产后修复是4680元。”
机构号称有妇产科专家、中医专家、医护团队授课。培训机构人员告诉记者,“专业知识包括抱孩子的姿势,你做一个工作,就要当成一个习惯性的流程长期去做,机构会教你怎样让自己不累,让第三方看着更加专业,这就是服务。”
蔡细春,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月嫂,在她看来,很多课程是不合格的。蔡细春说,“比如小儿推拿师,首先要把穴位认准。往往就学几天的人,不说要去治病,甚至可能会把人家孩子搞坏了。”
证书不统一,含金量难以辨别
2016年2月,《家政服务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规范》正式实施,这一标准对母婴生活护理服务质量和家政服务机构划分进行了规范与界定,特别是将母婴生活护理服务分为六级,其中一星级为最低等级,金牌级为最高等级。
但是由于这个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实际培训中,谁是金牌、谁为一星也就由培训机构说了算。广州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光是他们一家,就有3种不同类型的证。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考完试就出证书,全国通用,会有3种证书,一种是机构颁发;一种是当地的家政协会;还有一种是国家劳动局的一个证书。”
另外几家称培训即发证的机构给记者发来的证书样本显示,有“中国商业联合会”颁发,有“中国人才研究会”、“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等机构颁发,每家都表示自己发的证全国通用。一位从事月嫂培训行业的业内人士说:“这个证不好说,培训个两三天,看看书,就发个证。这是什么证大家都心里有数。现在外面一千多块钱就能学,还能学两项。月嫂证拿来,到我们这里连换尿不湿都不会换。”
目前收录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的与母婴行业相关的职业名称只有“育婴员”、“保育员”两种。业内人士看来,如今的月嫂证,懂行的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但因为需求量大,各式各样的证书太多,不懂行也就根本无法分辨。
全国人大代表、高级育婴师蔡细春认为,尽快建立月嫂行业培训管理制度,规定市场准入资格、技能培训等内容,加强对月嫂行业的规范,是必须要推动的事。蔡细春认为,市场前景很好,但就现状来说确实很混乱。“这个行业如果没有规范化的培训、没有专业的机构来管理。没事还好,万一出事,谁来承担责任?希望母婴行业也可以进入技校去读,相当于一个专业。还是要有规范,把雇佣双方的利益全部归纳起来。”
培训七天就出师
这样的月嫂你敢用吗?
近年来,月嫂市场火爆。但显然,无论从准妈妈、从业者或记者调查来看,月嫂行业处于良莠不齐、鱼龙混杂阶段,有的月嫂甚至连尿不湿都不会换。一家培训机构说,“稍微能写两个字”,就可以参加培训。交一两千元,培训7到10天,拿着培训中心颁发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证书,就能出师接单。因为需求量大,各式各样的证书太多,不懂行的也就根本无法分辨。
月嫂培训乱象多
培训7到10天,时间这么短,能否学到专业服务让人怀疑;课程五花八门,意味着培训内容缺乏规范;证书不统一,说明发证机构混乱,或者说存在随意发证。
就发证机构而言,不仅培训机构可以发,家政协会也能发。此外,商业联合会、人才研究会、某某培训网等机构都在发证,且全部自称全国通用,雇主显然很难甄别,而月嫂们则利用这类证书提高身价。月嫂培训乱象不仅损害雇主权益,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生育意愿,进而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实。
背后隐藏庞大的利益集团
作为一个完全由市场自发衍生出的职业,月嫂并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职业评定体系加以规范,这正是其泥沙俱下的根本原因。现如今,培训企业、月子中心、家政公司、医院等关联方深度嵌合,密切合作、各自渔利,无形之间形成了一条月嫂“产销”的完整链条。公众一般只看到月嫂“天价月薪”赚得盆满钵满,却很少意识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庞大利益集团。除了最终“买单者”之外,所有人都能从中分一杯羹,月嫂生意自然热火朝天。
从营销学的视角审视,月嫂行业的概念打造、形象包装、推广说服,都堪称经典案例。早教、催乳、产后修复、营养餐搭配、心理疏导,当这种种花样百出的“超能力”噱头,通通被堆砌在一位月嫂身上,消费者想必很难不心动;当母婴护理师、小儿推拿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等一堆“证书”一起来为月嫂加持背书,人们要想保持理智、不被绕进去,也绝对不是一件易事……月嫂有备而来、套路纯熟,而年轻父母们则是忐忑不安、手足无措,双方之间的博弈本就是不对等的。
必须承认的是,月嫂确有其价值,但在当前语境下,这种“价值”更多还是体现为一种辛苦的体力劳动服务,带孩子毕竟劳心劳力,拿高薪也属应该。脱离这一基本事实,非要将月嫂的工作“高端化”,乃至炮制出一系列莫名其妙的证书炒作身价,就实在有些不可理喻了。
月嫂培训应纳入职业教育体系
上个月商务部称我国将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并实施守信主体“红名单”和失信惩戒“黑名单”制度,未来消费者选择家政服务人员时将可参考“红黑名单”。这些举措是必要的,但对解决月嫂培训乱象的作用仍有限,《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针对月嫂行业只有“育婴员”“保育员”的职业设置,不能适应社会发展。
月嫂工作涉及母婴护理、保健、急救等多种知识,比一般保姆要求高。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很多大学都设有家政系,菲律宾的家政服务更是全球公认。要提高我国包括月嫂在内的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有必要从细化职业资格到建立专业化培训培养体系全面发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为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发力。
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加强监管,主动作为,坚决打击薪资漫天乱要价行为,为月嫂和消费者打造一个透明安全的市场。对于准爸准妈来说,月嫂的价格不是唯一的判断标准,在选择时还是要擦亮双眼,选择有靠谱资质的家政服务企业。
(综合自央广网、经济日报等)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