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4月20日晚,微博关于“虹桥机场玻璃被粉丝挤碎了”的话题迅速窜上热搜,引起网友讨论。记者深夜了解到,上海虹桥机场确实有候机楼的步行扶梯玻璃出现破碎,所幸无人受伤。市民陆女士告诉记者,据说有10多个不同的明星要在晚上抵达上海,所以聚集了那么多人。最早的早上十点多就来等候了,比春运时的人还多,通道都挤得水泄不通。(4月21日《新民晚报》)
多个明星同时到达虹桥机场,这些明星的粉丝们早早在候机楼等待接机。当他们期待的明星出现时,拥挤的场面一度几乎失控,候机楼的步行扶梯玻璃被“挤爆”,所幸无人员伤亡。粉丝的疯狂,让众多理性的网友愤慨,他们批评候机的粉丝:理智追星是个体自由,但不能干扰到公共秩序。
部分粉丝盲目追星的疯狂及低素质,明显与社会文明和时代精神脱轨,确实值得反思。若因拥挤造成安全事故,粉丝也必然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另一个细节——这些粉丝们是如何获得明星乘机信息的?明星乘机信息是否被泄漏?难道真的只是巧合?
对于粉丝而言,在机场偶遇自己心仪的明星,那无异于买彩票中奖。更何况,众多粉丝候机,显然是有备而来。因此,虹桥机场这次玻璃被“挤爆”,恐非一个“巧合”能说服公众。前不久,德云社旗下多位艺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被多次泄露、传播及售卖,严重侵犯艺人隐私权。有社交平台的卖家称,只需100元就能获得岳云鹏、张云雷等任意一位德云社艺人的“打包信息”,包括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航班等。
任何公民的个人隐私都受到法律保护,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既违反社会道德,也涉嫌违法。网络时代,公民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更令人堪忧。虹桥机场的扶梯玻璃被“挤爆”,固然有粉丝低素质和盲目追星的因素,但是,如果明星抵达机场时只有偶遇的零星粉丝,就不会造成场面失控。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应简单地把机场扶梯玻璃被“挤爆”归咎于粉丝候机,而应更多地反思公民的隐私保护。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