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为进一步配合本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倡导者,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率先行动,推出游客垃圾不落地、集中分类回收处置新举措。
上海滨江森林公园经过前期充分调研评估、实地仔细踏勘,对目前现有的垃圾桶分布及数量进行调整,将原有垃圾桶总数量从220个锐减到了53个,并针对垃圾桶整体区域分布、详细点位设置、容量大小等逐一放样确定,以便更为合理地进行分类投放及收运处置,确保游客垃圾不落地、集中分类回收处置。
而在近日,杨浦区“两网融合”智能回收机在复旦大学成功投入使用,近20台回收机分布于校内宿舍区、教学区。依托前端回收、中端清运、末端处理的可回收物智能一体化服务体系,日均可为校园回收超1.8吨可回收物,包括废旧书本、衣物、纸箱、塑料、玻璃、金属等品类。回收机投入使用的首日就得到不少学生咨询。他们尝试投放废旧书本、纸箱、塑料瓶等,就地即可解决可回收物分类投放的问题。这也将可回收物回收融入了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复旦师生参与垃圾分类提供便利支持。
记者获悉,杨浦区两网融合项目旨在整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与“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通过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可回收物分类、交投、积分兑换服务,在杨浦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可回收物有效循坏再利用体系。复旦大学是杨浦区首个“两网融合”再生资源回收点入驻高校的示范点,下一步,杨浦区将发挥自身高校密集的优势,计划在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进一步推广落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