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笔闲话

也谈死刑存废之争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24日

  2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所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从理论上挑起死刑存废之争,引起重大争议。时至今日,死刑存废仍是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议题之一。但是在我国,法律界人士对死刑的正当性一直在深入思考,并为严格限制死刑直至废止死刑而努力。

本期“非常阅读”推荐的《死刑的温度》的作者,就是这法律人群当中的一员。

作者在本书中所反复阐明的一个观点是,生命无价,所以即使从朴素的报应观来看,也只有致命性的犯罪才能与死刑发生关联,否则就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原始等价报应观都不如了。而现代刑法又以犯罪人的意志自由、期待可能等“责任主义”为基石,判处死刑意味着让行为人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所以除非能证明行为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百分之百的责任,否则对其判处死刑就不公平。

笔者认为,作者通过此书表达了比普通人更深一层的思考:如果法律仅仅局限于执行刑罚,这个案子就算实现了公平,整个社会和媒体就不再关注了,那么必然也会导致一个结果,即罪犯犯罪的原因并没有真正解决。因此笔者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悲剧发生以后,如果全社会能够关注犯罪的深层次原因,然后再去解决问题,效果会可能比简单地判死刑好一些。

王睿卿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