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将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发展 实施审慎包容监管

打造安全“深夜食堂”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29日

  □记者  季张颖

本报讯  上海将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发展,打造一批标志性夜生活集聚区。未来,上海对于夜排挡将实施审慎包容监管,适当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昨天,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徐志虎做客2019上海民生访谈,就市民关注的城市夜排挡问题作出回应。徐志虎同时透露,针对违法建筑的治理,本市今年计划实现重点类型违建基本清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长效管控机制,利用“信用惩戒”手段提高违法成本。

2017年以来,全市城管依法查处无序设摊案件8.6万余起、取缔乱设摊29.3万余处,有力维护了市容环境的整洁有序和市民群众的食品安全。但有些市民反映,市容虽整洁了,过去热闹的夜市却也不复存在了。对此,本月《关于支持海派特色小店发展指导意见》和《关于发展夜间经济的指导意见》2个文件的相继出台,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上海已经在调整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夜间经济是都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和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对于繁荣市场经济,活跃城市元素,融合多元文化,打响‘上海购物’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政府管理部门也要站在促经济、稳就业、惠民生的角度规范夜间经济发展。”

徐志虎透露,上海将强化规划引领,打造一批地标性夜生活集聚区,在此过程中,城管执法部门将创新管理模式,引导季节性夜市规范发展。“各区要做好夜市试点工作,制定出台相关实施细则,指导夜市运营管理主体在商户登记、设施配套、经营区域、营业时段、卫生监管等方面建立统一的管理标准,考虑到夜间经济多是现制现售模式,特别要在这方面创新管理制度,切实打造环境友好、放心安全、有工匠精神的‘深夜食堂’。”

对于夜排挡未来的管理思路,徐志虎表示,将实施审慎包容监管,适当放宽夜间外摆位管制。“我们将试点在特定时段,批准有条件的区域开展精细化、有规范的‘外摆位’试点,发布管理指引,鼓励经营主体和社区居民共同开展自律管理,维护和谐社区环境。”

访谈中,徐志虎还透露,过去三年来,全市共拆除违法建筑2亿多平方米,违法建筑治理工作已取得重大工作进展。据悉,今年市区拆违部门将全面梳理无证建筑数据库,锁定库内涉及“五违”的、影响城市安全的等六类重点类型违法建筑,挂图作战,销项管理,确保年内全部清零。此外,将利用“信用惩戒”手段,增强威慑力,提高违法成本,深化违法建筑治理长效机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