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良言

根除非法“一日游”需要长效机制

上海法治报 2019年04月30日

资料图片

  □吴学安

自2018年7月开展严打非法“一日游”专项行动以来,北京市受理“一日游”投诉184件,同比下降81.4%,且呈持续下降趋势,“一日游”市场秩序呈向好发展态势。下一步,北京将继续保持旅游市场执法检查的高频常态化,加强对旅游投诉举报的处理,按照“零容忍”的态度,依法高限处罚“黑导”“黑社”“黑车”“黑店”等各类涉旅违法行为(4月25日新华网)。

此前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着实让人管窥北京“一日游”到底有多乱:视频中,几名参加“一日游”的游客希望下车参观明十三陵景点,结果遭导游厉声辱骂,甚至还被威胁“你是不是想死”。

旅游是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重要途径,曾经受游客欢迎的“一日游”,在一些旅游城市成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名词,非法“一日游”横行旅游市场,其惯用伎俩包括:低价揽客中途再次收费、强制购物;不使用正规的旅游合同,用虚假合同侵害游客正当权益;游览线路及实际旅游景点与合同不符,蒙骗游客;冒充正规旅行社通过小广告、小名片、假网站等途径招徕游客。正因如此,国旅、中旅、中青旅等正规旅行社已集体退出“一日游”市场。这意味着,游客在一些旅游城市看到的“一日游”广告,都有可能暗藏陷阱。

在国内一些旅游城市,非法“一日游”由来已久,但就是久治不愈,非法“一日游”是旅游业的“牛皮癣”,年年打击却屡禁不止,且已成为“一日游”市场的主力军。一方面,近年来由于黑旅行社及“黑导游”活动猖獗,许多正规的大型旅行社均已退出“一日游”市场,正规旅行社的退出无疑为非法“一日游”腾出了更大的空间,这也是非法“一日游”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对非法“一日游”监管,涉及旅游、城管、交管等多个部门,这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监管地带。比如,公安、城管都对非法“一日游”有一定管理权,但又都有界限模糊的地方。非法“一日游”到底由哪个部门负责,缺乏明确职责划分。这才是症结所在。

我们不能对非法“一日游”乱象的危害熟视无睹,它所破坏的远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旅游生态。眼下,一些旅游城市很多非法“一日游”从租用“黑车”、雇佣“黑导游”到勾结“黑店”,已形成一条黑色利益链。要想彻底堵住非法“一日游”的财路,就必须结合旅游、城管、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的管理权力,彻底挖出非法“一日游”背后的利益链条,同时要坚持长期严格执法,以此肃清旅游市场的非法“一日游”毒瘤。然而,非法“一日游”适应形势的能力不可小视,若想将非法“一日游”连根拔起,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精准打击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