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王川
社区是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数十名来自市委政法委的志愿者,下沉到社区,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居委、在门卫、在楼道等防疫的第一线。
一天标注逾百户居民信息
在浦东新区,10名志愿者两人1组,共分5组分赴博山、泾东、名门世家、羽洋、尚海郦景等五个居委协助开展防疫工作。
一早8点多,志愿者吴煜新和郭瑾来到了博山居委会“上班”。博山小区是个典型的老式居民区,整个社区共有1400余户居民。记者来到居委会时,吴煜新和郭瑾正在对博山居民区178户房态图的颜色标记。在之前一天,两名志愿者就通过上门及电话联系居民,进行了全面的信息登记。而为了对小区住户情况“一目了然”,两位志愿者将信息登记表上的住户信息在小区的房态图上以红、黄、蓝、绿、咖啡等5种颜色对每户居民有无来自疫情重点区域等情况进行标注,这也使示意图更清晰直观。
而在泾东小区,志愿者杜大伟和梁树合也通过“扫楼”方式,排查住户80余户,特别是对刚刚返沪的人员,他们逐一登记个人返沪信息,详细查询行动轨迹。
打通快递的“最后几百米”
因为疫情,口罩也成为了居民们的“刚需”。“你预定的口罩到了。”志愿者孔滨和谷天婕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电话通知辖区居民前往购买口罩。
由于登记的居民数量众多,孔滨和谷天婕在一个小时内,就把这句话重复了80遍。他们都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只为尽快把口罩到货的信息及时传递给辖区居民。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小区都开始了“封门式”管理,这也让曾经可以送到居民家门口的快递件止步于小区大门口。志愿者吴煜新帮助老人送快递到家。志愿者高硕与戴哲杰针对小区生鲜和快递量大,不能迅速转运的问题,提出生鲜物资快送、普通快递缓送的建议,并一起研究更加合理的物资分类摆放办法,进一步提高了转运工作效率。他们还在物业人员指导下掌握了电动车驾驶技能,独立操作电动车运送蔬菜和快递,并在车窗挡风玻璃处张贴小区工作人员手绘的小区楼宇“导航图”,主动揽下了重物搬运的体力活。
从“添麻烦”到“受欢迎”
长宁区新华路街道也来了6名由市委政法委机关干部组成的平安志愿者。昨天早上9点,他们来到位于定西路上的长宁区新华路街道社区综治中心集合并讨论防疫工作。
“刚开始时,我们怕给基层‘添麻烦’,但是做了两天志愿者后,我们发现非常‘受欢迎’。”这支志愿者小分队组长朱黎明解释说,基层工作有时候欠缺强制力,市委政法委的机关干部支援一线后,给在基层参与疫情防控的居委、志愿者等工作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支持,使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
朱黎明当天要巡查的片区位于华山路和幸福路沿线,在这里有不少沿街店铺和商业楼宇。他告诉记者,做了志愿者后才真正体会到志愿者的辛苦。每天除了日行2万多步,还要与各家店铺和工作人员反复宣传沟通。
在华山路上,一家宾馆开着门,前台只有一名工作人员,但未佩戴口罩。志愿者们提醒该店员要注意佩戴口罩做好防护。“现在还有6个房间住着客人。”工作人员说。志愿者叮嘱旅馆负责人,在关键时期,一定做好进出人员的实名制登记管理,同时严禁出现“实名不实人”的情况。
一上午下来,志愿者将两条马路上的沿街店铺全都走访了一遍,绝不错过、漏过一家门店、企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