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警龚华杰与保安一同查看红外线热感仪图像,排查发热人员

民警谢姚毅戴智能头盔在楼宇驻守,通过智能头盔,不需要与旅客近距离接触就完成查验身份等工作

民警冯炬伟、龚华杰在兴业太古汇内检查外卖自取柜

民警龚华杰在兴业太古汇内检查消毒用品
□记者 胡蝶飞
通讯员 宋一江 李韩俊
在办公楼大厅里,行色匆匆的白领放慢了脚步,在民警及物业安保力量的引导下,他们有条不紊地接受体温检测及简易的清洁消毒后进入楼宇。几条马路之隔的兴业太古汇大堂内,民警与大楼的工作人员正透过屏幕,查看进出大楼人员的热感影响……这是复工后南京西路商圈早高峰的一个缩影。
南京西路商圈聚集着30幢商务楼宇,包括大型商务综合体5座,大体量商务楼宇8幢,往常的工作日在商务楼宇进出的日均人流量近30万。疫情发生后,尽管因居家办公等因素影响人流量减少,但依旧存在人流短时集中的现象。
为此,南京西路派出所会同街道等部门推出“六字”楼宇疫情防护措施。
“‘隔、放、测、劝、排、预’六字楼宇疫情防护工作措施,是根据每个楼宇不同的情况,制定的‘一楼宇一方案’,我们会同街道,先期通过网络会议逐步细化内容,并在复工后经实践进行了微调”,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南京西路派出所所长陈伟介绍。
除了“六字”措施,南京西路派出所还运用信息“智慧”助力辖区楼宇防疫。
“通过楼宇、企业提供的人员热力图,结合往年复工情况,我们进行了精准测算,确定白领上班出入楼宇路线。依托数据化模型,以‘便捷、稳定、安全’为前提,要求楼宇责任方对广场及大楼的停车场做出相应改动,对企业提出错峰上班,避免人员聚集情况发生”,南京西路派出所民警冯炬伟介绍。
在复工后的楼宇防疫一线,民警和街道工作人员、志愿者们依旧坚持全员上岗,做好疫情防护各项工作,“警服、西装和防护服”组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护墙。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