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3”刑侦总队警官对案件进行研判

闵行警方在讯问犯罪嫌疑人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凌晨的上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笼罩下,更显寂静。
然而此时,刑侦总队刑侦大楼一楼那间市反诈中心打击组的办公室里,灯火却依旧通明……探长李斌(化名)和他的同事们刚刚把一天的警情数据全部梳理完毕,即刻又投入到了典型案件的汇总分析中。轮轴转的工作模式、24小时的快研快处,已然成为他们自疫情以来的一种日常。
鼠年春节,在疫情爆发的当口,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临危受命,由反诈中心牵头迅速组建“疫情诈骗”案件打击工作专班,对相关警情展开24小时全天候打击。数据显示,截至21日,上海警方已破获利用疫情实施诈骗案件6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名,排除诈骗嫌疑并确定为纠纷的警情349起,为市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2627.11万元。
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疫情专班”,探寻他们的“24小时”和这份“成绩单”背后的故事……
特殊的“年”
电诈淡季紧急吹响反诈“集结号”
“您好,这里是上海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您的?”早上9点刚过,反诈中心接线员李佳瑜刚和晚班的同事换过班,在自己的席位前坐定没几分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便响了起来。
电话那头,房女士自述,其在微博上看到一则购买N 95口罩的广告后,给对方转账百余元购买了100只口罩用于家用,未曾想待转账成功后对方便就此失联,怀疑自己上当受骗的房女士拨打了报警电话。
这是一起与疫情相关的疑似电信诈骗案件,根据接线组内关于此类警情确定的“及时汇报机制”,李佳瑜在接线的同时,迅速记录下被害人的基本情况和相关要素,随后立即汇总给组内其他同事,在初步研判后转交打击组开展专办。
虽然说接线组自反诈中心成立之后即开始实行“365天×24小时”的工作模式,不论节假日还是普通工作日,他们的接警工作始终如常,但如果放在往年的这个时间点,李佳瑜和她的同事们倒也不用像此刻这般,如待命的陀螺一般“敏感”。
“相对于其他案件,电信诈骗类案件有着非常明显的时间节点,往年的春节,因为诈骗分子也要休息,而上班族回到了家中,又没有相对应的比如针对财务人员诈骗的情景,所以此类案件必然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九支队探长马波(化名)坦言,整体上,这个时间点的电信诈骗案件是属于可控的,一般发案数量也都是在一年当中的最低点。
然而今年春节,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涉及口罩、消毒液等疫情物资的网络购物类诈骗开始冒头。“最早的时候,我们关注到外省市发生了诈骗分子通过发送短信,以‘航班因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被取消,办理退改签可获赔偿’为由实施诈骗的案子,还有涉及住院床位的诈骗,在这之后,本市也开始出现以卖口罩为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案件。”
“特殊时期特殊方法,我们也是改变了现有机制。”刑侦总队在春节期间敏锐地意识到这个警情动态后,即迅速抽调精干力量,将原本还在休假中的民警集结,组建起“疫情专班”,通过深度应用智慧公安建设成果,按照“有警必查、每案必侦、查实必究”要求,分A、B两班处置每日涉疫诈骗警情,24小时全天候对全市接报的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警情持续开展“严防严控、快研快处”工作。
专班上线
“粗糙”的嫌疑人和隐形的战场
疫情即是命令,李斌就是最早一批集结到岗的反诈民警中的一个。而随着打击专班的上线,形形色色的诈骗也随之被抽丝剥茧……
今年1月30日,市民孙小姐因单位工作需要采购一批口罩,她在某微信群中见有人自称有大量医用外科口罩供应,便添加了对方的微信私聊,两人商议以每只口罩2元的价格进行交易。次日,孙小姐通过微信向对方购买2000个口罩,并支付4300元。当天,对方又以口罩库存量增加为由,要求孙小姐增加采购量,先后骗取了2150元和5550元。作案得手后,此人以各种借口拒不发货,在孙小姐要求退钱时,竟称自己资金周转困难,需要两个月后才能退还,孙小姐遂报案。
经过侦查比对,徐汇警方迅速明确涉案犯罪嫌疑人蒙某身份及其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内的落脚点。2月4日0时许,在沪粤两地警方的通力协作下,民警在中山市某宿舍内将犯罪嫌疑人蒙某抓获归案,当场缴获作案手机一部。经初步审讯,蒙某对其以卖口罩为由骗取被害人钱款后用于赌博的犯罪经过供认不讳。
无独有偶,市民王先生近日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看到有口罩出售的广告后同样添加了对方微信,对方称可以在短时间内从境外代购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防疫物品,王先生发现该微信账号的朋友圈有大量防疫用品的照片便信以为真,先后通过手机银行向对方账号转账7次,共计人民币62260元。但直到约定发货时间,王先生都没有收到对方应提供的快递单号,多次联络未果后,王先生发现自己被骗。
“与传统的假冒公检法等电信诈骗案件相比,这一类的案件,案情相对简单,属于捞快钱的性质。”用李斌的原话,这类案件的嫌疑人还是比较“粗糙的”,所以证据也是很比较容易锁定的。
就像王先生这起案件中,民警在接报展开侦查后,发现根据报警人提供的对方收款银行账户,钱款均转入了嫌疑人郑某的银行账户。“他自己也交代,是因为做生意亏损,动起了诈骗的歪脑筋。”在李斌看来,这种比较简单的作案动机和“低级”的作案手法,与专业从事电信诈骗的团伙相比,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
就在近期,反诈中心又发现,受疫情影响,学校均处于未开学状态,这又给了骗子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疫情,打着“预缴学费”的幌子潜入班级群行骗。“外省市已经出现此类冒充老师收费案件,所以我们也是及时在本市发出预警并与相关部门提前沟通,目前,市教委已经以通知形式向全市大中小幼学校做出预警。”
反诈24小时
“凌晨时分,灯火通明是常态。”
与奋战在一线的“看得见”的平安卫士不同,疫情专班更像是“隐形部队”,在电话的那头和网络的另一端,竭力守护着城市的平安。
在他们的十二时辰里,每天早上一上班,接警组首先会把前一天初步研判后的警情移交过来,这算是他们一天工作的开始,在此之后,便是针对每一个警情每一条线索的逐一过滤……“特殊时期,对于涉疫情电信诈骗案件,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每起案件必须‘当日结’。”在马波看来,这无疑是一种自我加压。“每天相关警情大约有30起,每一起从接报、受理、劝阻、回访到侦办,起码是需要4到5个小时的,其中最耗时的环节和最大的挑战无疑是对于嫌疑人真实身份的确认和当前活动轨迹的判断,但一天只有24小时,这种情况迫使我们只能给自己施加压力,在24小时里快研快处。”
久而久之,在这样一种轮轴转的工作模式下,疫情专班便成了“803”灯火长明的一个符号。“每天12点核算完数据、再梳理完典型案例,随后再布置一下明天的工作,等所有的工作忙完,已是凌晨时分。”
超负荷的运转没有打垮专班的任何一个人,反而激发起一种超能的战斗力和一种温暖的凝聚力。在他们隐形的战场上,刑侦总队领导深入一线研判工作,与民警对每一起案件逐一会诊;无论多晚,支队领导都会陪同专班民警一起奋战;从崇明分局借调过来的同事为了安心工作,将妻儿送回了崇明老家,春节假期也一直守在岗位上;90后民警在父亲生病的当口,还是无怨无悔每天加班到凌晨,把照顾父亲的担子交给了母亲;而李斌本人,因为奋战在一线,为了妻子和两个孩子的安全也不敢贸然回家,主动与家人之间保持“隔离”……
李斌打趣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好像都没有家庭的概念。”可每一起案件的捷报,和当下的城市平安,却实实在在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换来的……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