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闽键等上海律师购买医疗物资支援前线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医疗机构的防护物资日夜奔走;也为了宅在家的人们提供最专业的法律服务;还为复工的企业和员工走出“生存困境”提供真知灼见……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上海律师。这是一场特殊的战役,律师们主动作为,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及时回应群众法律需求,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成立翻译小组 全球采购口罩
“这里是武汉分所,我们缺少医疗用品,请求支援。”2020年1月25日下午,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收到武汉分所发出的求助信息。
1月26日上午,在与武汉当地政府多次沟通,确定所需医用手套型号、规格、数量以及价格、运输和接收等多项环节后,上海总所以刚成立的“锦天城公益基金”名义购买120万只医用手套捐赠给武汉,并委托武汉分所转交汉江区人民政府统一调度使用。
可是这么多物资,怎么送?之前联系的物流公司由于超负荷运转,已经无法继续承接新的运单,其他几大运输公司一直联系不上。
几经周折,终于在1月27日上午,上海总所找到新的运输力量负责运输,并由武汉分所负责湖北境内出入问题。当天下午,满载律师爱心的运输车顺利出发。
“医院的隔离病房和发热门诊对于口罩的防护等级要求很高,许多N 95口罩因为不能防止血液和体液喷溅而无法提供给这些场所的医护人员使用。我们为这些医护人员采购的都是1860型号的口罩。”现在说起口罩和防护服的类别和用途,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游闽键如数家珍。
自从湖北爆发新冠病毒疫情以来,医用防护设备全面告急。“刚开始我们所捐款了几十万元,但后来发现医院遇到最大的困难不是缺钱,而是买不了急需的防护物资。”游闽键告诉记者,由于疫情的影响,各地防护物资尤其是口罩的价格持续上涨,按照相关规定,许多医院无法直接购买脱离了市场采购价指引的物资以及海外物资。
从大年初二开始,游闽键就开始为湖北以及上海的医护人员采购防护用品。由于口罩购自世界各地,为此游闽键与同事们成立了专门的翻译小组。用西班牙语、英语、日语、韩语等多国语言,对口罩的类型、适用的场合一一甄别。
“口罩几乎是半个小时一报价。”游闽键为了拼手速抢口罩,还需要克服各地的时差,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即使买到了口罩,口罩送往抗疫一线的道路也分外曲折。“刚开始走空运,之后走火车,当湖北全面物流封城后,我们只能通过汽车,将救护物资送往一线。”游闽键在接受采访时还担心着一批从巴西购买的医疗物资。“我们遇到了巴西37年来的特大暴雨,直飞停航,物资只能辗转美国。所幸现在物资已经到了中国海关,希望之后能最快时间送往一线。”
如今他又在为企业全面复工后的口罩供给问题而忙碌着……
线上法律服务不“打烊”
“我只是居家隔离,他凭什么造谣我是确诊病人。”李先生对于邻居王先生的举动气愤不已。“我拍照只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照片都打了马赛克。”王先生对于李先生指责感到分外委屈。
今年年初,李先生一家从湖北返沪。社区按照相关规定,上门对李先生告知了居家隔离的规定。而这落在了对门的王先生眼中,误以为李先生是疑似病例。为此,他将这一幕拍下,头像做了马赛克处理,发布到朋友圈。而另一邻居又将该朋友圈的内容截图发到了业主群。这一举动在业主群掀起了轩然大波,群里有些业主的言辞比较过激,李先生非常气愤,与王先生发生了争执,并报了110。
司法所接到报警信息后,及时分派并与居委会调解员联系,立即组建了“涉疫纠纷调解小组”,小组成员由司法所调解员、居委会调解员和防疫志愿队律师组成,多次沟通排摸情况确定调解方案,决定由上海茸诚伟达律师事务所志愿律师陈曙分别与两个业主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在线调解。
陈律师对于双方在整个事件中做得不妥当的地方,分别进行了指正。针对李先生提出的王先生可能涉及泄露其个人信息,疫情期间编造虚假的疫情等指责,陈律师表示,从现有材料看,王先生在朋友圈发布邻居家的照片或有不当,但是在发布时将面部、车牌号、门牌号等打了马赛克,事后又删除了朋友圈相关内容,并在朋友圈做了澄清,也在业主群做了解释,表达了歉意,从目前掌握的材料看,他的行为暂不构成违法犯罪。
而针对王先生所担心的,李先生在隔离期间与他们发生争吵,可能导致传染病传播的情形,陈律师提出,李先生当时是居家隔离,并无症状,也并未确诊为传染病人、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体携带者,要求李先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承担责任,并不妥当。经过陈律师的释法说理,剑拔弩张的两人终于偃旗息鼓了,双方均表示现阶段疫情防控期间,会去全力配合社区做好工作,尽快战胜疫情。
据了解,为了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好因疫情而衍生的矛盾纠纷等法律问题,1月30日松江区司法局广富林司法所组建了松江区第一支防疫法律志愿者服务队。作为特殊时期的一支特殊队伍,该志愿者服务队由上海巨明律师事务所、上海茸诚伟达律师事务所、上海市志致远律师事务所、上海君慈律师事务所等本地4家律所的12名执业律师以及司法所法律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通过向全体社区居民公开联系方式,在线解答因居家隔离造成延期复工的责任问题、停产期间工资支付等问题的法律政策咨询,在线调解因疫情防控引起的邻里、物业、家庭等矛盾纠纷,在线宣传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及政策等方式服务社区,方便居民。1月31日至今,该志愿者服务队接受电话、网络、微信法律咨询52件,化解纠纷3起。
这样的防疫法律志愿者服务队在申城还有很多……
法律智慧助力企业复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律师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带领律师团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法律智慧。
1月23日,市人大代表吴坚律师递交了今年首份关于疫情防控的代表建议。他在《筑牢医院感染传播的防火墙,尽快改善医院急诊、和发烧门诊医护环境和防范能力的建议》中建议,进一步提升急诊和发烧门诊的防护等级和能级,做好防患于未然的各种应对准备。建议通过高压层流净化,改善急诊和发烧门诊空气质量;其次,改良防护服,严格医护人员的各项防护措施;第三,进一步加强预检和预防。来医院就诊的所有病患填写前两周是否有到达流行疫情区域、密切接触过相关病患的行为,并留下个人联络方法,以便追踪;第四,进一步加强急诊和发热门诊清洁卫生工作。
市人大代表刘正东律师则将防疫的视角集中在市民的自我防范行为中。他在本市企业集中复工前提出,届时将有大量人员返沪,存在潜在潜伏期传播风险。鉴于佩带口罩的特殊防范作用,从最严格控制角度建议上海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强制全城佩戴合格口罩。刘正东代表的建议也获得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通告,上海市即日起严格执行公共场所体温检测、佩戴口罩的要求。任何人进入本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轨道交通、商场、医疗机构、超市等公共场所和搭乘交通工具,应佩戴口罩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拒不配合者,工作人员应拒绝其进入。拒不执行、阻碍执法者,应予以处罚。
律师们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疫情中的企业和员工。“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游闽键作为市政协委员,在疫情发生后,提交了包括《对被裁员工所有补偿性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建议》《以多种措施帮助企业复工,恢复生产经营的建议》等10份社情民意。他建议国务院联防机制立即开通热线、邮箱或其他联系方式,提供反映或者举报有关地区可能存在阻碍企业复工情况的渠道,收到情况反映后立即对该地区的防疫情况以及复工要求进行评估,确认当地相关措施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稳控疫情的情况下,鼓励和帮助企业开展复工,指导地方调整复工措施和要求。针对疫情防控严峻程度不同的区县企业复工采用不同的标准,尽可能扩大复工企业的数量和规模,稳定经济发展。政府对于企业复工时的员工登记排查、防疫物资准备等,应该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同时,对因为疫情而失去收入来源的员工豁免其得到的经济补偿金的税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