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就是战位,疫情不散,我们不退

——记“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奉贤平安志愿者
上海法治报 2020年02月26日

金汇镇平安志愿者在行动

在平安志愿者的组织引导下,四团镇来沪人员正在扫码

奉浦街道的“喇叭书记”队伍在各个小区开展宣传

青村镇的小皮匠平安志愿者在行动

  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骤然爆发、牵动各方。在上海奉贤,区委政法委积极贯彻市域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响应区委和市委政法委号召,迅速组织全区1.2万余名平安志愿者参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自1月24日(除夕)以来,平安志愿者们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充分发扬“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平安志愿精神,始终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力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为阻击疫情在本区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月23日,全区累计出动平安志愿者42.2万余人次,共入户宣传113.7万余户次,发放宣传资料96.5万余份,免费发放口罩30.5万个,劝退婚丧酒席等聚集活动857场次。

区委政法委

身先士卒,坚实保障

本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奉贤区委政法委迅速行动,专门成立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周龙华牵头抓总,常务副书记顾军具体负责,其他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全体党员均参与的30人平安志愿者突击队;同时,各街镇、开发区(集团)成立由政法书记任队长、社稳(平安)办主任为副队长、村居书记或治保主任为队员的328人平安志愿者突击分队,高效组织全区平安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并在工作中做到身先士卒,哪里任务重就奔赴哪里,切实发挥“主力军”和“领头羊”的作用。

为更好保障平安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奉贤区委政法委牵头各相关单位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激励队伍奋战一线。除夕当天,在防护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奉贤区委政法委协调相关部门,紧急调拨N 90级防护口罩10000个,即时向全区平安志愿者进行发放。奉贤区委政法委专门制作《平安志愿抗击疫情守护贤城——致全区广大平安志愿者的倡议书》,进一步明确平安志愿者在“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同时,还牵头各街镇、开发区(集团)对平安志愿者进行岗前防疫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疫情防控处置能力。

南桥镇

平安志愿者取消婚礼,逆行战“疫”

年初六这天,原本应该是南桥镇光明村10组姑娘袁佳怡盛大的婚礼。但现实中,这一天却很安静,只有两家六口人围坐一桌,一杯温热的茶,两顿简单的……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作为金海社区的一名居委干部的袁佳怡想:我是党员,也是平安志愿者中的一员,只有做到群防群控,才能去抗击疫情,我们的行动可以比强制文件先行!

于是,袁佳怡和全力支持自己的爱人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就这样,年初六的婚礼从设想中的热闹,回归了两家合体、简简单单的温馨。第二天,袁佳怡就投入了她所在社区的防控疫情工作中。

这一场婚礼的取消,“伴手礼”却不能退,车队费用不能退,礼仪费还在商榷是否打折,粗算一下,袁佳怡的损失不下四万,可身处这样全民战“疫”的抗争中,她说:“我们一家的行动,收获的是价值连城的心安。”

奉浦街道

“喇叭书记”堵住小路进城者

奉浦街道作为奉贤的主城区之一,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立刻启动一级响应,全面贯彻上级精神,因时而宜、因地制宜地组织一群有责任、有担当和有使命感的“喇叭书记”队伍,科学布控,把疫情解决在萌芽状态。

弯弯居委地处肖塘地区,外来人口多、老年人多。居委每日派员联系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情况,大年夜当天,联系到一户重点地区户籍人员,他们自称想年初五开车走小路回奉。居委王书记一听,这可不得了,万一是病毒携带者,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耐心地劝导他们,用专业的知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遵守国家疫情防控的指令。最终王书记的热心打动了他们一家,他们表示,等疫情结束之后再回奉贤。

奉浦的“喇叭书记”们身着“平安志愿者”橙色马甲走进辖区,顶着寒风大雨,走访并安抚重点地区来奉相关人员;为让疫情防控更深更透地扎根于居民心中,他们还利用社区“小喇叭”传播迅速、覆盖广泛、接收便利等特点,根据本地特色,进行本地语言宣传,让广大居民能简单明了地随时获悉冠状病毒实时的相关政策和信息,防止错误信息的扩散,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青村镇

“小皮匠”志愿服务队冲锋无畏

在奉贤青村的小巷街坊间,“小皮匠”吴进宝这个名字广为人知,不仅仅是他作为外乡人深耕青村,更是30载奉献,全身心付出,让青村居民纷纷称赞他为新时代下的活雷锋,他的榜样精神也汇聚了不少商业街店主等群体的加入,成立了“小皮匠”志愿服务队。

当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国蔓延,当各地区拉响一级防疫警报,当许许多多人在家“宅着做贡献”的时刻,“小皮匠”志愿服务队无需招募,早早组建好,投入到青村居委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一线工作中。

从除夕至今,队长吴进宝,队员“重庆小面”店主彭文兴,队员“电瓶车”店主苏洁平,队员“小区居民”刘峰、谭士勇,每天准时集结到岗、接受统一调度,做好自我防护,重活累活抢先举手,交流隔着一米距离。

他们自创“头盔防护法”,面戴口罩、头戴防护头盔,在辖区内开展疫情排查和防控宣传等工作,大大增強了志愿者工作的排查力度和群众的安全感。老街上“清溪十二坊”等公共场所既是居民们的集聚地也是重点消毒区,他们定时去喷洒和劝退。他们熟悉老街上的居民,对谁是租户、老家哪里的、有没有回家过年等信息了如指掌,并为居家隔离的家庭做好后勤保障。

他们常念“紧箍咒”,唠叨着:“没事少出门,出门戴口罩。赶紧去洗手,记得涂肥皂。见面点个头,微信问个好。”随着不断深入宣传,效果也慢慢呈现,现在老街上的居民出动频率明显减少,看到他们在巡查,还会提供线索,真正发动起了群众力量。

四团镇

智能平台——自助登记效率高

四团镇地处奉贤最东部,东面和北面紧临浦东南汇,南部为临港自贸区新片区,濒临杭州湾,面临着极大的管理挑战:外来人口多、流动性强、“城中村”问题严重,不仅给基层社会治理带来诸多困扰,更为此次的疫情防控增加了难度。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四团镇全面动员、高效行动,辖区1094名平安志愿者不仅积极响应,第一时间加入镇疫情防控突击队,共同携手战“疫”,更是将农村“活智慧”灵活运用,将郊区“土味”妙招,结合“智能”技术,双管齐下,努力为守护家园和人民群众的安全保驾护航。

据介绍,四团镇平安志愿者团队与本土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合作开发了“平安e家来沪人员信息登记公共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快速进入填报通道,引导来沪人员自助登记的同时,也可由平安志愿者从旁协助登记,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及数据准确率,截至目前,平台已登记来沪人员13855人,其中855人为返沪前的预登记。为及早发现疫情风险,严防疫情的输入和传播,平台不仅细化原出发地、抵沪时间、近期接触史等重要关键信息,更通过同步更新的大数据实时分析图将动态信息及时推送给基层单位,为全镇疫情的精准防控提供了强而有力的数据支撑及明确的方向。

柘林镇

古稀党员的坚持:社区我熟,用得上我

当人民群众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待在家中不出门的时刻,在柘林镇新寺社区有这样一群逆行者,他们放弃春节假期、不顾个人安危,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就是新寺居委平安志愿者疫情防控突击队成员。其中有一位头发花白、古稀之年的老党员——邹顺兴,作为突击队的队长,他是一个行动派和实干家。

“你们今年不要回来了,不用来看我们,我和你妈妈好着呢。”“现在形势严峻,你们也不要出门了。”“我不和你说了,我要去居委会‘做生活’了。”除夕当天,接到居委临时通知的老邹立马给儿子们打去电话,从那天开始,老邹就和居委干部奋战在社区抗疫第一线,入户摸排、消毒楼道、安抚居民,哪哪都有他的身影,不说一声苦,不喊一声累。

1月28日晚,住在桥东新村的一家来沪人员在社区微信群里告知他们马上要从老家回新寺了。接到消息的居委干部和老邹立即前去登记,晚上的新粮路路灯昏暗,又恰逢道路整修,一个不慎,老邹摔了一跤,摔倒的老邹缓了一会,在居委干部的搀扶下站了起来,居委干部都劝他回家休息,他连连摆手说:“不要紧、不要紧,一点都不疼,我们赶紧去居民家中吧,人家该等急了。”他坚持和居委干部到居民家中登记好后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准时出现在了居委会,居委干部都劝他,“老邹,你的身体重要,居委会有这么多年轻的工作人员,忙得过来。”老邹笑呵呵地说:“我们现在人是多,但是都是新来的小青年,对辖区情况不是很熟悉,我老头子虽然大用处没有,但是毕竟在社区生活了这么久,熟门熟路,有些工作也好开展。”“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平安志愿者,疫情防控,我责无旁贷。社区就是我的战位,疫情不散,我永不退!”  (严爱华)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