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四个送入”为企业送服务上门

青、吴、嘉三地组建服务保障进博会青年干警先锋队,为进博会的顺利举办提供精准高效的检察保障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翟梦丽
近日,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上海徐汇、青浦两家人民检察院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这两家基层检察院有何“亮点”,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殊荣背后,又做了哪些努力?记者试图从“长三角检察一体化”及“护航营商环境”两个“亮点”工作中,一窥究竟。
青浦
去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这片包括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在内的区域,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护航示范区建设,检察机关有何可为?从公益诉讼亮剑,共护“一江水”;到建立代办制,开启跨区域办案“云”协作;再到探索构建惠企“半小时服务圈”......一年多来,青浦区人民检察院积极做好“领头羊”,与吴江、嘉善检察机关联手协同,大胆探索创新,为长三角检察一体化建成了有形的“桥”,也探出了无形的“路”。
三地共护“一江碧水”
青浦、吴江、嘉善,单看三地中的每一地,都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如何共同护住“一江水”,也是示范区三地检察机关工作的重点之一。
今年“全国放鱼日”这天上午,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会同农业农村委员会工作人员,将花鲢、白鲢等鱼苗运送上了渔政执法船,随后投放至太浦河青浦段。
作为青、吴、嘉检察机关环淀山湖生态渔业资源环境公益保护专项行动内容之一,这样的增殖放流在太浦河吴江段、嘉善段同步进行。
由于太浦河不同水域分属不同省市,且功能定位、执法标准等方面不相统一,河湖分而治之,渔业保护缺乏协调统一。2019年8月,三地检察机关联合制定《太浦河流域生态资源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将渔业执法管理和检察法律监督工作挂钩,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卫星遥感和无人机在水环境和渔业资源公益诉讼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针对青浦地区环淀山湖区域在禁渔期期间非法捕捞案件频发的情况,三地检察机关开展联合调查,形成调研报告。针对示范区渔业生态资源保护难以趋同的问题,共同制定“环淀山湖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向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推动三地统一规范禁渔政策。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三地检察机关共排查和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近300件,其中近1/3涉及生态水环境和渔业资源保护,是往年的三倍以上,有力打击和遏制了破坏生态资源和渔业资源非法犯罪活动。
首创“协办制”开启办案“云”协作
工作在嘉善、户口在吴江、犯案在青浦,这是三地检察机关时常面临的跨区域案件“典型”情况。在青浦区检察院受理的两起道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分别居住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疫情期间为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青浦区检察院委托两地检察院协助开展权利义务告知、社会化调查、异地提审等工作。
随后,青浦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侦查人员视频连线两地检察院,分别对两起案件进行公开审查听证,并对两名犯罪嫌疑人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后续公开宣告工作也在线上进行。
今年2月,三地检察机关远程签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青吴嘉检察机关联动协作一体化工作办法》,明确实行跨区域取证协作等部分执法工作“协办制”,采取联合办案、分头取证等一体化办案形式,做到疫情期间执法办案不等不停不拖,不贻误战机。目前,已异地通办合同纠纷民事监督等案件4件。
探索构建惠企“半小时服务圈”
李某是吴江一家电梯安装公司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一名被判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今年3月,李某的公司在浙江省金华市有一项业务,需李某亲自出面才能敲定合同。李某于是向当地司法所提出外出请假申请并顺利获得批准。“李某这次签订的合同成功为公司创收了100余万元。”检察官告诉记者。
李某之所以可以跨省外出,得益于青吴嘉三地检察机关签订的《惠企服务清单》的第一项服务措施,即“企业社矫人员外出请假放宽限制”。
去年以来,针对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经营受限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青吴嘉三地检察院进行了大量调研,成功推动沪苏浙皖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在吴江会签了《沪苏浙皖社区服刑人员外出管理办法(试行)》,对原来规定的2类请假事由细化为7大类,其中就包括“社区服刑人员因生产经营需要,需本人赴外地处理”的情形。
据悉,《办法》施行以来,三地社区服刑人员共有近150人次因生产经营需要请假外出,有力保障了复工复产的顺利进行。
徐汇
知识产权如何保护,商事纠纷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时常萦绕在企业周围。作为检察机关,如何护航企业的健康发展,徐汇检察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
成立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进行常态化以案释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提升相关企业自我保护意识和管理规范化水平,打造“一站式”司法服务,争做企业遇到法律问题时的“贴心人”,解决企业司法诉求的“引路人”,以企业需要打磨检察服务供给的“知心人”,“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已成为一块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检察品牌。
问题显露苗头,就被“盯上”
2017年,徐汇检察院“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在接受漕河泾开发区内一家知名游戏企业现场咨询时,发现了该公司开发的手机游戏源代码被他人窃取后私自开设私服。发现这一线索后,检察官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起通过设立私服谋利,侵犯被害公司权益的案件,立刻指导该公司保全相关证据。
如何才能揪出开设私服的幕后黑手?考虑到设立私服需要游戏源代码,“检察官工作室”建议企业排查内部员工,同时要求公安机关将侦查的主要方向聚焦在该企业内部。在摸清整个犯罪事实之前不要打草惊蛇,避免证据损毁、灭失。同时,在办案中,“检察官工作室”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查找共犯线索、追查犯罪资金流向。
经查,2016年9月,郑某某在担任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期间,因工作原因接触到手游“航海王”源代码,“何不开个私服自己赚钱?”郑某萌发了开设私服牟利的想法。随后,他通过互联网结识娄某某,二人相互配合,郑某某提供游戏技术服务,娄某某负责游戏运营、推广和资金结算。
娄某某在其设立的手游网站上发布“航海王”客户端的安卓下载版本和IOS下载版本,供玩家使用,并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玩家充值、购买游戏道具的钱款。至案发,郑某某等人非法经营金额达80余万元。
徐汇区检察院依法对郑某某等5人侵犯著作权案提起公诉,在确实充分的证据面前,5名被告人当庭认罪服法,共退赔违法所得80余万元,弥补了被害公司的全部损失。
能够在案发前发现犯罪线索,最终挽回损失,这都有赖于徐汇检察院成立的“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工作室通过“四个定期”“四个送入”特色工作机制,将检企沟通做到常态化、定期化,问题显露苗头就被“盯上”。
徐汇区内有高新产业集聚的漕河泾开发区、枫林生命科学园区,为了当好企业“店小二”,徐汇检察院立足检查工作,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日前,该院荣获第七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称号。
2016年10月,徐汇检察院以漕河泾开发区内企业为服务对象,率先成立“漕河泾检察官工作室”。作为检察机关服务进基层的窗口,“检察官工作室”零距离为开发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保障和促进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零距离”为企业服务
据介绍,“检察官工作室”主动延伸检察触手,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定期进行现场咨询、定期走访企业、定期与公安机关信息沟通。
“检察官工作室”定期对发现不利于科创公司权益保护的事项予以通报,提示公司做好防备工作。除此之外,通过每周接受现场询问的方式,排摸可能被侵权企业,将刑事犯罪案件线索举报,民事、行政生效判决的异议,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统一涵盖,“检察官工作室”提供“一站式、全覆盖”的检察服务保障措施,并通过普及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要点以及法律救济途径提升企业自我保护意识。
“从最初的单纯办案模式开始,‘检察官工作室’通过四个定期活动探索区域检察机关保护特色工作机制,以送宣入园、送人入园、送课入园、送展入园等‘四个送入’延伸检察服务。”该院副检察长邱燕向记者介绍。据悉,工作室每周二上午开展以园区为主要办公地点的检察官上门式服务,前置检察服务触手,主动接受企业法律咨询。疫情期间,工作室采取向企业赠送复工复产法律视频、复工复产法律汇编等“对症”法治宣传方式,保证疫情期间法律保障不停歇。
成立四年以来,徐汇检察院依托“检察官工作室”先后形成机制文件2份、走访企业40余次、现场接受企业咨询150余次,已成为徐汇检察院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创新最前沿的成功尝试。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